私校退場10年/從廣設大學到17私校倒閉 6張圖表看懂關鍵數據

自2014年至今,台湾已有15所私立大专院校走向退场、2校已核定停办,影响累计上千名师生。示意图,非当事人。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自2014年至今,台湾已有15所私立大专院校走向退场、2校已核定停办,影响累计上千名师生。《联合新闻网》为读者梳理私校退场的源起及大小变革,用6张图表带你简单看懂退场10年流变,一览被安置学生及失业教师困境。

一、教改致大学数激增 专科升格达高峰

1994年4月10日,多个民间团体发起大游行,并组成「四一〇教改联盟」,提出广设高中大学等诉求,被视为台湾教育改革的开端,在后续约十年的时间里,台湾大学数量激增。近年来大学则受到少子女化冲击,不少学校面临生存危机,纷纷转型、合并或者退场。

根据教育部统计,83学年度(西元1994-1995年)时全国有23所大学、35所学院、72所专科,总共130校;「四一〇教改」后不少专科升格,到最高峰的96学年度(西元2007-2008年),全国有100所大学、49所学院,专科仅剩15所,大专院校总数达164校。

继1990年「国际商业专科学校」退场案之后,私校退场浪潮于2014年作为开端,10年间已有15校走入历史、2校预备停办,且多为私立技职院校。其中有14所皆以专科学校起家,并陆续升格为大专院校、改制为科技大学。

二、退场私校遍布全台 2024年勒令停办校数最多

点击下方地图圆点可以发现,全台17所退场学校遍布本岛北中南东各地,仍较集中于中南部地区,尤以高雄市的四所占最大宗。2014年由高凤数位内容学院、永达技术学院2校打头阵,2018年、2019年高美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及亚太创意技术学院先后停办,接着随《退场条例》通过后,每年皆有学校退场。

2022年5月11日《退场条例》公布,一旦学校被列入专案辅导名单,且未在公告日起算之2年内改善,便会走向停招、停办的命运。包括2022年遭列专辅的大同技术学院、中州科技大学、台湾首府大学、和春技术学院、明道大学、环球科技大学及2023年新入列的东方设计大学,最终皆未摆脱办学困境,走向退场结局。

113学年度(西元2024年-)起,虽已无私立大专校院被列入专辅名单,但仍有2校确定将走入历史,包括主动报请停办的大汉技术学院,及将与台科大合并的华夏科技大学。

三、私校退场「双轨制」 左右清算时程、校产归属

《退场条例》的推出,尽管针对办学不佳的大专院校停办有了更严厉的机制,却无限制私校以《私校法》停止办学的权力,如大汉技术学院、华夏科技大学便是《退场条例》上路后的「特例」,未被教育部列入专辅,依循《私校法》报请停办。

检视两者差别,《退场条例》适用于被列入专辅学校,若非专辅的私校则可因办学「窒碍难行」,经主管机关核定后循《私校法》停办。细看不同之处,前者有2年改善期限、须解散学校法人,校产得捐赠公立学院或中央、地方政府;后者则无强制规定停办缓冲年限、重组董事会,校产则无强制充公。

而法源的不同,也让学校在关门后走上迢迢清算之路。例如据《私校法》停办的私校,除了可有3年转型期,法规也无明订财产清算时程,导致至今已届10年仍有多校停办后尚未转型、完成清算;《退场条例》则规范,教育部在私校停办2个月后,须强制解散学校法人并展开清算工作。

四、私校退场10年余波 两数据看懂师生困境

私校退场余波荡漾,排除尚未正式停办的大汉技术学院、华夏科技大学,10年来15所退场大专院校中,共有3712名学生接受教育部安置,转介至他校同性质的科系就读。

放眼实际情况,教育部统计自107至111学年度停办的6所私校,接受安置的学生总计有1516人,其中休、退学人数共309人,退学率高达16.42%,较一般大专校院退学率7.30%,高出9.12个百分点。

而为迎接少子化为高教带来的冲击,教育部在2015年携手资策会,砸千万设立求职媒合平台「人力跃升培训及媒合平台」,提供职缺资讯及技能培训课程,欲让老师与业界接轨,助退场教师顺利转换跑道,然而却屡遭质疑媒合成效不佳。

细看审计部追踪的历年数据,媒合平台自106年度启用至今,仅累计1151名教师咨询媒合,其中不到百人成功转职,历年媒合成效未显著成长,7年来成功媒合率换算下来剩7.8%,不到一成。

除了退场教师间资讯不对等,并非人人知晓该平台存在、宣传不到位外,教团也指出,理工与人文领域的教师出路悬殊,若是理工科出身人才可能还有望回归业界,人文领域的中年学者恐只能当街头艺人、返乡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