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中文系 學界籲轉型拚永續
近年来受到少子化影响,文史哲相关科系学生数缩减,教育部核定名额亦愈来愈少。本报资料照片
国内大专校院多设有中文相关科系,但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受到少子化影响,文史哲相关科系学生数缩减,核定名额亦愈来愈少;学界也说,少子化且人力需求改变,私校中文系等若想要永续,应逐步转型。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一一一学年核予文化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组一一二个名额,但至一一三学年,仅剩卅个;静宜大学也从一一五个减为四十五个;淡江大学一二○个减为六十个。
清大中文系教授蔡英俊表示,国共内战后,两岸对峙,当年的主旋律是中国文化在台湾,因此历史悠久的公、私立大学多设有中文和历史系,以标记道统。又除了早年政治任务外,当年增设中文、历史系也是配合时代需要,直到九○年代,都肩负培养中学教师的责任。
升学辅导平台大学问执行长魏佳卉也提到,当年碰上广设大学,专科欲升格须达成编制条件,文学院兴办成本低、不用昂贵器材,学校有教室、学生有纸笔书就能上课,导致不少专科都选择新设文学院相关科系,以达成升格条件。
实际上,台师大国文更被誉为「天下第一大系」,从学士班到研究所同时有逾三千人在学。不过魏佳卉说,随少子化趋势,中学减班,以及课程内容变革,国文科等时数减少,中学教师需求已不若以往;大学必修大一国文也渐渐转型,人力需求改变。长远观之,中文系不是没人读,但是量体太庞大,而且应该逐步转型。
台师大国文系教授徐国能则认为,私校中文系停招固然可惜,但确实应重新检视课程结构,适度回应当代的需求,让抱有文学梦的学生能在阅读创作中得到满足,为社会提供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