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文明的独特魅力

苏美尔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文明兴起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南部,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在政治、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诸多文明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苏美尔学是亚述学的“副产品”,从属于亚述学。至今,中国的亚述学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专业研究者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中国学者撰写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前不久,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拱玉书撰写的《苏美尔文明》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呈现了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的苏美尔文明中最具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

11月17日下午,《苏美尔文明》的作者拱玉书教授在上海图书馆给读者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历史始于苏美尔”的新书分享会。

《苏美尔文明》一书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对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详细考察了苏美尔文明的发现过程、苏美尔人的典型国家、苏美尔历史的兴衰更迭以及苏美尔人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文字、文学、教育、法律和建筑方面的成就,论述了近代以来对苏美尔文明遗迹的发现与挖掘过程,全方位展示了这一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拱教授在书中写道,“历史始于苏美尔”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西方世界历史研究领域比较流行的说法。“历史始于苏美尔”不是说苏美尔是人类文明唯一的发源地,人类文明是多元的,也是多源的。在公元前3200年至前1800年的这一千多年里,苏美尔文明是一枝独秀,在多方面引领当时的世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活动现场,拱玉书先生从西方古代经典谈起,结合人们对这一消逝文明的早期探索,苏美尔文明存在的相关证据,苏美尔文明的兴起与衰落历程,苏美尔文明的政治、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在当时的先进性,以及苏美尔文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拱教授指出,苏美尔文明有三大独有的标志:塔庙、滚印和楔形文字。他向现场的读者讲述了巴比伦塔庙的兴建起源,展示了早期乌鲁克时期的滚印,从类型学角度介绍了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滚印图案中的人物形象,并释读了图案中的楔形文字,也对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使用的滚印材质进行了区分。他强调,标准的滚印通常约大拇指大小,因其可以印出连续的图案,且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所以很受欢迎。拱教授认为,如果光有塔庙和滚印,还不足以说明“历史始于苏美尔”,但再加上楔形文字这一最早的成熟文字,这个说法便顺理成章。在他看来,文字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经济和国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经济活动频繁起来。于是,楔形文字常用来书写经济、管理方面的内容。他向读者展示了公元前3200年左右乌鲁克出土的楔形文字辞书类的人表文献,从文献中记载的一百二十多种职业切入,分析了当时复杂的阶级社会。

此外,拱教授还以乌尔王陵中的“死亡坑”等墓葬为例,阐述了苏美尔文化中的人殉习俗。同时,他也详细介绍了《乌尔娜玛法典》这一比《汉穆拉比法典》更早的成文法。最后,拱教授以阿拉塔王与使者之间发生的与苏美尔文字起源相关的故事结束了本次分享活动。在他看来,这个故事反映了苏美尔人的一种文字观,即文字是语言的可视符号,它可以记录语言,也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记录信息、传达信息。

(本文来源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