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形而下的文青

▲陈绮贞出席春浪记者会。(图/友善的狗)

钱虎丸

日前看了一篇「黑框星巴克就是小确幸?台湾文青的黄金十年」,觉得文章有所偏颇。以我来说,个人使用Mac,而且我有三台,因为他绘图处理强,一台三万块的小白可能跑的比我花四五万组起来的桌电来的强大;因为他简报软体好用实在,对于当时就读牙医系三天两头需要报告又得要给教授深刻印象的我来说,省时省力,我可以省掉那些花在Powerpoint上的时间,多阅读一些参考资料

我很喜欢陈绮贞最近的创作,但是我更喜欢黄建为,这位曾经荣获金曲新人奖的创作行歌手,如今还是在非主流中挣扎要不要像陈绮贞一样跨向主流,又或者像是卢广仲一样以夸张的行销方式,行销他独树一织音乐个人风格

很喜欢LOMO,还曾经在学生时代砸钱买下LCA来纪录生活,喜欢的是他塑胶镜头的独特色彩,还有没有数位相机精准测光测焦不确定性。那种洗出相片还有重曝的快感是无可复制的永恒回忆。

不看小白兔也不看村上春树,尤其讨厌「小确幸」这种造作字眼,Itunes资料库里面大部份都是风和日丽唱片行或者是风潮,因为他们都默默的支持好音乐,而且配着蓝天白云,很舒服。

不喝星巴克,除非他开在我家楼下,如果只是要单纯的咖啡因,City Café对我就很足够了,但如果要享受咖啡,我会自己用手冲

我觉得某些人定义的形而下的文青,比较像是愤青,而且好于文笔攻讦行云流水地利用文学类强项来表达自己强势立场。相较比较弱势的一些理科人类呢?要讲念书我们也没有少念,医院动不动的meeting要多少参考资料来作准备,而且在备询时还必须要明确指出我在哪里看过哪篇文章作者是谁,这样广泛阅读资料的我们,却常常被某些只有浅薄知识的「文青」们攻击,只凭着他们某日抓到的一篇偏颇的浮木文章,要我们「好好的念书」。

英文里,博士的意思是「透彻了解哲学的人」,如果这样把形而下的文青定义为说愁文人,是否太狭隘?

又或者是,直接把所有带着粗框手工眼镜(我也曾经带过,但纯粹只是舒服),脚上穿着Converse定义为假文青,这是一个隔个世代跨眼看的generation gap?其实他们并不是装文青,而是他们觉得这是一个足以表现自己态度的穿着罢了。(就像是从现在看Coco Chanel世代之前那连水果都可以装饰上的可笑帽子,在当时可是地位象征?)

我想,只要能思考,所有人体内都有文青魂,或许有些人想要用外表装饰自己,但是,所谓的文青,是广泛阅读各领域知识,发挥追求探索极致,自我怀疑思考辩驳,才是所谓的形而下的文青。

我们不会去无所谓的去春呐海洋音乐祭,因为我们都得上班,但是确实工作挑战自己,并且在工作之余获得省思,形而下的文青是不会简简单单受到经济压力影响而从俗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于知识永不满足的态度。

P.S.当然有时候还是会去去听听小演唱会,忙碌之于也是要让心情refresh

●作者钱虎丸,笔名牙医师,台中。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