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叙事逻辑因乌克兰而改
(图/美联社)
俄乌战争已经打了超过1年了,此刻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原本以为应该是一面倒的战争,在欧盟与美国空前团结援助乌克兰的情况下,特别是那些心有余悸的前苏联东欧卫星国不顾一切、倾其所有地支持下,呈现互有胜负的胶着状态。双方肯定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原本俄罗斯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要援助在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俄罗斯族,并解除北约东进所产生的地缘战略压力,所以普丁在国情咨文中特别说明这场战争是不得不打。但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牺牲之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反而急剧恶化,不但原本中立的北欧国家都集体倒向北约,连原本俄罗斯所主导的独立国协或集安组织也全部星散、形同瓦解,更没有得到任何主要国家的援助,还受西方国家史无前例的严厉集体经济制裁。
如今,顿巴斯俄族人所居住的区域饱受战火摧残,居民流离失所。东斯拉夫民族与东正教也因此产生历史性的大分裂,从此兄弟成为寇雠,感觉严重地得不偿失。
乌克兰长期无法解决国内亲俄与亲欧两派的矛盾对立,最终引起俄罗斯的武装干预。虽有美国与北约的大力支援,但战争的巨大破坏都发生在自家国土,虽说国破山河在,但国家未来的菁英青年不是阵亡沙场,就是流亡海外,重建的经费与巨额的战争借款都还不知如何筹措,经济怕恐要倒退30年。根据《明斯克协议》,乌东卢甘斯克与顿内茨克还属于乌克兰的自治领土,即使现在俄罗斯停火撤军,乌东在惨烈的内战后也变成寇雠,未来如何在一个乌克兰之下继续生活?
俄乌现在都不太可能完全击倒对手。因此近期乌、俄、法、中都提出了和谈的前提条件,虽然彼此的条件差距还很远,但总是个开始。很多专家预测俄乌可能都希望以较大的胜利取得在未来谈判中较好的筹码,因而判断双方都可能在近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这场景类似沙俄在1916年春调集200万人的布鲁西洛夫攻势,也类似德国在1918年倾全国之力发动的春季攻势。沙俄在1916年虽以极大的伤亡代价逼退德奥联军,但其孱弱的国力经不起东线持续战事的消耗,导致国内经济崩溃而发生革命。德国在1918年的最后攻势初期虽有推进,但也付出极大代价,最终导致德国发生政变而投降。
双方在经过1年的战争后都到了极限,都疲惫不堪,很难再继续维持战争的超负荷运转。因此大规模进攻所需要的资源与代价,都不是俄乌现阶段国力所能承担的。可是乌克兰残破,却需继续战斗以恢复国土与巩固西方的支持,于是少年、老人、女人也都开始送上战场;俄罗斯虽力竭,但仍需勉力维持大国颜面与消磨美欧乌的战争意志,否则无法体面地结束战争。双方只好继续胶着地撑着打。
俄乌兄弟相残,美国渔翁得利,战争最大的得利者还是美国。美国切断了欧洲对于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反而自己大卖欧洲高价的石油、天然气与军火。一面消耗俄罗斯,一面赚钱,一面团结盟友围堵中国,简直是单方通吃多赢。
中美激烈竞争使得台湾被视为最危险的地区。「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类比,恐怕是台湾民众最不愿意的选择。因为眼前的俄乌战争实在是太过血腥惊悚了,以至于美国要台湾全民皆兵、做好打巷战的准备,全民大多消极以对,连绿营支持者都不愿意。曾经因为香港的「反送中」,所以「抗中保台」的叙事曾在台湾大行其道。现在因为乌克兰,台海的叙事逻辑也必须改了。(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