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难道只是一道「开胃菜」?
(图/新华社资料照)
在全球华人社会,许多人看了中美外交高层在冰天雪地的安克拉治,演出「2十2」对话开场白的那一幕,顿时热血沸腾,仿佛一夕之间,就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就此而论,网路上疯传两张凸显「今非昔比」的辛丑年图样,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台湾族群意识作祟,政治立场泾渭分明,面对此情此景,喜怒哀乐都会被贴上标签。最阿Q的表达方式,就是当一名观棋不语的「真君子」。无奈,台湾在中美对话一开始就被点名,成了对岸外交部发言人口中的一道「开胃菜」;台湾是否会在随后端上来的「正餐」露脸,恐怕有待进一步观察。
我认为激情过后,中美关系还是会回到以现实主义为政策导向的基本盘,即维持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斗是为了「出口转内销」,迎合各自内部的需求;不破是避免双方从「文斗」到「武斗」,最后演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根据《纽约时报》报导,这场对话凸显两国的不信任感加深。其实,中国大陆学者王缉思和美国教授李侃如,早就以「战略互疑」来为中美关系定性。他们认为,「战略互疑」源自:
一,不同的政治传统、价值观和文化。
二,对彼此的决策过程,以及政府和其他实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不够。
三,对双方实力差距日益缩小的认识。上述有些是涉及结构性的矛盾,有些则是属于利益冲突的范畴,当双方力量对比出现重大差距时,就会为了本身利益而凸出双方结构性的矛盾。
「战略互疑」是导致双方战略误判的主因。拜登的幕僚坦承,他们内部当初对习近平的评估,认为他会谨慎行事,会聚焦国内经济发展,以及避免和美国冲突,但是他们错了,也忽略了习的威权民族主义能力。同样地,拜登上台后展现的强硬立埸,亦出乎中共许多人的预料。他们认为,美国在会前就香港问题制裁24名中共官员,就是刻意摆出「先声夺人」的姿态。
季辛吉去年11月在彭博社举办的一次会议上说,中美危险之处在于,会发生一些超越口头上言辞的危机,最后演变成实际的军事冲突。许多专家预测,台海是最有可能爆发冲突的地区,而台湾几乎难以置身事外。
在川普执政时期,民共交恶让两岸关系急转直下;但台湾国际能见度的不断提升,则是拜中美关系紧张之赐。台湾在国际社会不是没有风光的时候,台湾曾是亚洲四小龙的领头羊,台湾的经济实力,一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大到不容忽视」。但「王小二过年」台湾多年累积的老本,如今己被吃得所剩无几,只靠老天给的「战略地位」求生存。如果「战略」运用不当,「地位」还成了「怀璧其罪」。
新加坡和台湾一样,拥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美国是新加坡的主要安全合作伙伴,中国大陆则是新加坡最大的出口市场。面对中美对抗加剧,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星国无法选边站」。然而,民共互不来往,民进党政府选择站在美国那边,这使台湾有卷入中美冲突的可能。
我认为中美已走进「修昔底德陷阱」,双方将被迫从事一场长期的斗争,双方也都会利用「台湾问题」进行角力。美国从地缘政治的观点看待「台湾问题」,认其涉及美国的区域安全利益。除此之外,《纽约时报》认为,拜登新的对华政策,主要基于经济上和外交上的竞争,但也准备在必要时将合作或对抗交替进行。因此,「台湾问题」将被美国视为与中共讨价还价的筹码。
中共认为「台湾问题」是与美国发展关系的障碍。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做好对美工作;但在中共眼里,中美分歧涉及双方的「敌我矛盾」,「台湾问题」则被视为「人民内部矛盾」。中共当然不会以处理对美工作的方式,来处理对台工作。
台湾无法阻止中美运用「台湾问题」各取所需,但在「可操之在己」的部分,避免制造问题。台湾应防止两岸分歧,从对岸眼中的「内部矛盾」,升高为「敌我矛盾」,因结果必是一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斗争,这非两岸有识之士所乐见。
(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