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软体新创 开辟三大新局

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新创环境与实力逐渐成熟且备受国际肯定,加上疫情影响给予台湾新创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更促使台湾新创生态圈悄悄地发生改变。

转变一

新创接力IPO 市场添动能

新创「出场(Exits)」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议题,唯有能使投资人获利出场(资本利得)才能带动资金活水,并活络新创生态。一般而言,新创出场的机制分为两种:并购(M&A)及首次公开发行(IPO)。过去台湾软体新创以IPO出场的新创较少,但2021年却是特别的一年,台湾四家新创陆续在国内外上市,包含前进日本的沛星科技(Appier)、加拿大的轩馔厨坊(Just Kitchen),甚至预计2022年第一季赴美那斯达克借壳上市的睿能创意(Gogoro),以及在台湾证交所挂牌的九易宇轩(91APP)。

2021年的IPO潮并非是偶然,而是台湾新创充分发挥韧性及实力的机会,在疫情下成功帮助产业转型赋能,同时伴随着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新崛起的借壳上市管道,使得2021年台湾IPO新创百花齐放。

台湾新创成功IPO更为新创市场增添强大的动能,过去台湾投资人为了在有限期间(7~10年)内基金获利退场,因此多关注投资成熟公司,而2021年台湾新创IPO的成功故事,使得投资人看到台湾新创合理可行的出场机会及相当的潜在报酬,成为投资台湾新创的诱因。此外,对于新创而言,IPO的成功案例无疑是为台湾新创打了强心剂,展望2022年已有不少台湾新创宣布短期内将朝向IPO目标迈进,显示IPO不再是台湾软体新创遥不可及的目标。

转变二

出海成标配 海外投资人涌现

相较传统软体产业以套装软体一次性支付的方式贩售,软体新创多以SaaS订阅制为主,不过订阅制的单价偏低,因此普遍需要大规模的市场做为支撑,并借此向投资人募资以度过新创初期的燃烧率。然而,台湾内需市场小,在网路与软体无国界特性下,「出海」成为台湾软体新创的重要课题之一,发展「台湾+1」(台湾以外,再加一个市场)成为软体新创成功生存且持续获得投资的策略。

观察近期成功募得大笔资金的新创,其中一个标配为「出海」,台湾新创除了布局美国市场外,由于地缘关系、人口红利、转型需求等因素,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更是台湾新创积极拓展的重要目标。

随着台湾新创在海外知名度逐渐打开,加上美中贸易战、台湾防疫成绩备受肯定等因素,国际创投热钱也开始关注到台湾新创市场,海外投资人不断涌入,包含日韩、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国际创投纷纷投资台湾新创,并带来更丰沛的国际化资源。同时显示台湾新创的技术、人才已具备接轨国际的能力,在国际市场的能见度大幅提升,有助于被更多国际投资人纳入投资雷达当中。

转变三

正向循环 以新创驱动创新

过去台湾企业对于与新创合作多是抱持观望的保守态度,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产业不得不加快数位转型速度与深度,而企业为加快创新速度,积极进行外部创新。由于新创相较于大企业无须考虑过去包袱,只要专注在新产品或服务找到市场定位,更具有弹性的特性。因此台湾中大型企业开始以各种模式与台湾新创合作,希冀借由新创的创新技术、创业家思维,以及灵活组织等,因应新经济与新常态带来的影响与冲击。

尤其是2021年伴随新创陆续IPO、成功为产业转型赋能等,不少台湾企业开始勇于尝试投资新创,或是加大力度并以多元的模式与新创合作。以电子业来看,纬创资通透过AppWorks成立垂直加速器,目标寻找AI、物联网、云端与资安领域,并投资多元领域的新创,希望为原有事业之外提供新成长机会。以服务业来看,PChome自2021年7月以来,连续投资并购6~7家新创,从本业电商物流、电子支付,到金融科技、旅游娱乐平台等,积极拓展新领域并缩短学习曲线等。

台湾正掀起一波企业参与新创(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 CSE)的浪潮,台湾企业企图透过与新创合作,为自己注入创新的DNA,在此同时,对于新创而言,则有更多机会与中大型企业共同验证市场,并获得客户/量产/投资/平台等资源,有助于提升台湾新创的实力。

展望未来,随着台湾新创生态圈愈来愈活络,投入新创育成的企业、投资人与创育机构等愈来愈多,将有助于台湾新创持续累积养分及能量,同时伴随着IPO热潮、海外投资人涌现、及企业积极投入新创等三大改变,将有助台湾新创生态圈产生正向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