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再成烫手山芋
(路透)
蔡政府上台以来,在外交领域上颇有一些「建树」,先是在台美、台日乃至台欧关系上取得一系列形式上的突破,后又在实质外交层面取得名称上的新突破,其最典型的证明就是立陶宛与台湾互设代表处并使用「台湾」之名。
由立陶宛起始的政治闹剧现在大有跟风之势,斯洛维尼亚总理扬萨最近在接受印度媒体专访时,就公开表达对台湾的支持,并承认该国正在与台湾就互设贸易代表处一事展开商谈,而最容易挑起敏感神经之处莫过于他对名称问题的轻描淡写,让人预感斯洛维尼亚恐也将步立陶宛的后尘,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
同样可以预料的则是中国大陆的反应,势必也会像处置立陶宛那样,让其遭受重创。如今的立陶宛已经处于尴尬境地,欧盟对其只有口头支持,私下里却是不断游说其作出调整,而欧洲大企业也不断在向立陶宛的政客施压,要求其改弦更张,就连美国外交官,现在也传出已经向立陶宛提出更改台湾代表处名称。
斯国总理不是不清楚中国大陆的可能反应,也一定很清楚现在立陶宛遭受的困境。但斯国总理也同样会看到,目前看来立陶宛很难采取真正能让大陆满意的实质行动,毕竟改名不是治本之策,修正其反中立场、保持与台湾的距离才可能让其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而这却又不符合以立陶宛总理、外长等为首的政客集团的利益诉求,毕竟他们需要面对本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也需要得到外部各种力量的支持,包括美国的反中政客也包括台湾。
斯洛维尼亚其实也存在跟立陶宛相类似的问题。该国虽然不是半总统制,但总统和总理分立,均由直接民选或间接民选产生,彼此政治立场相左,在政治上自然冲突不断,现任总统是左派政治人物,对华态度友好,而现任总理则有鲜明的反共产主义主张,对中国大陆有天然的抗拒感,这也为台湾的政治突破创造了有利条件。无论是立陶宛还是斯洛维尼亚,都感受到来自台湾的积极支持,与其他国家不同,台湾不仅将支持体现在口头和价值观层面,而是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援助,这些已经率先应用于立陶宛,看在斯国总理扬萨眼里自然也是多了一份底气。
蔡政府有内宣需要,扬萨政府也有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两者一接触自然能碰撞出火花,只是由此而来的一系列政治连锁效应,恐怕又不是中东欧小国的政客所能承受。欧盟首当其冲,不愿为了这些小国政客的私利去蒙受自己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战略利益受到牵连,损害欧盟的独立外交政策,毕竟与中国大陆保持一定的友好关系,才能在对美外交中扮演独立自主的角色,否则就又要变成美国的附庸。
而美国也同样不愿被这些小国牵着鼻子走,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让这些小国充当反中的棋手和先锋,但并不想为他们制造的麻烦埋单。而现在的困局恰恰在于,中东欧小国骑虎难下、台湾乐此不疲,大陆要采取的反制举动则不断升级,相应地美国要去处理的麻烦也就变得愈来愈多,反而干扰了其战略意图的实现。作为始作俑者的蔡政府,现在渐渐要变成欧洲乃至美国眼中的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