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海外足迹
新华网北京6月27日电(执笔记者:尚栩、万方,参与记者:王小鹏、吴谷丰、彭梦遥、谢荣、刘恺、刘向)20世纪初的中国,列强侵凌,国弱民贫,风雨飘摇。
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远赴重洋,足迹踏遍欧亚大陆;
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寻求先进科学技术与救国思想,探索中国革命的方向,万里跋涉,激情澎湃在异国他乡;
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救国图存的正确道路,引领人民走向解放,建立新中国。
9月9日缴纳学费5日元,10月26日缴纳学费4.5日元,11月9日缴纳学费4.5日元 这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史料中心保存的“大学部政治经济科”“大正四年度学费领收簿”第33页上的内容,在文献上的名字是 李大钊。
李大钊在日本大正三年即公历1914年9月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学,学制两年。据早稻田大学教授刘杰介绍:“李大钊在早稻田不仅学习日语、英语这些比较基础的课程,同时也学习经济学、法律等。”
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在课堂上,李大钊接触到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结识了主张为人民争取福利、思想上偏向社会主义的安部矶雄教授。这段交往对李大钊的救国理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由于参加革命活动,长期缺课的李大钊不得不中止学业返回祖国。
早稻田大学教务部教务课木下耕一展示的一张学籍卡证明了这段历史。这张卡片上记载了李大钊的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学科及在东京的住址,显示李大钊于1915年7月5日完成了第一学年的学习,第二学年的记录却是空白。
回国后,李大钊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鼓舞和启发,发表了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章、演说,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和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记者在保存完好的学籍簿中还发现“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资料。彭湃1919年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科,回国后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开拓者和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