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大陆一动作 中印边境开战情势再次浮现
1962中印战争虽然解放军人数与现代化装备较少,但作战的经验与后勤准备充份,作战的意愿也更强烈,最后以极悬殊的战果大胜印军。图为前往中印边境作战的解放军。(图/网路)
今年6月以来中印边界冲突恶化,多次谈判未能解决纷争,各种与中印可能爆发战争的传言不断。回顾中印历史上曾于1962年在边境发生的战争,战争前的各种状况与此次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领土问题上,北京有不得不强硬反击的压力,解放军数月来往边界运送大量武器装备与物资,战事有一触即发的态势。
印度对中国大陆的领土野心由来已久,1951年解放军进入西藏时,印军便趁机入侵藏南地区(或称达旺地区)。到了1959年达赖逃亡到印度建立流亡政府,印度更多方利用西藏情势获取政治利益并占据领土。1961年开始,印军多次越过实控线建立数十个据点,与陆方据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况,当时情势与目前相当类似,此后双方据点的冲突日趋严重。1962年当时中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多次前往印度谈判无效,双方不欢而散。毛泽东最后决定以动武解决问题,声称要「教训一下」态度极为傲慢的印度。
1962年中印战争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右二)靠着美国与苏联的支持,对前来谈判的周恩来态度极为傲慢,加上依恃着人数较多的部队,战争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大败收场。(图/网路)
中印双方在经过数月的备战后,国际情势发生重大变化,美苏在8月爆发古巴飞弹危机,两个超级强权皆无暇干预中印领土纷争。于是就在古巴危机的核战阴影下,印度于10月12日对中国大陆发表宣战檄文,20日战事正式开打。
这场中印边界战争分2阶段,持续了一个月。陆方动员4万人,印方则约有30万人,部队数量虽然悬殊,但当时解放军刚打过韩战,印度则尚未真正打过有组织的战役;在装备与后勤上,陆方相较印方更加充分。最后印方多场战役大败,死亡与被俘各约7千人,陆方则阵亡与负伤各约7百人,比例极为悬殊,据称当时参与战事的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都表示战果太令人意外,没想到印军如此不堪一击。
1962年中印战争,印军多次战役大败,遭解放军击毙7千余人,另有近7千人被俘。图为被俘印军。 (图/网路)
古巴飞弹危机于10月28解除后,中印战争一直打到11月21日,解放军推进到原先主张的边界线后即宣布停火,并主动将部队后撤。这种方式与1979年对越南战争非常相似,当时解放军推进到距首都河内不远处即快速后撤,而且这两场战都以「自卫反击战」为名,战略目标都是打击、惩罚敌方,却不占据领土。
在1962年中印战争另有一事与目前情况相似,当年战争开打前印方传出大陆因出现连续3年大饥荒,准备主动挑起对印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这也是印方当时占据大陆领土却又主动宣战的借口。而近期印度媒体也传出类似消息,指称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节约粮食,显示大陆正面临粮食危机,对印度发动战争正是为转移粮食短缺形成的政治危机,因此印度必须在边境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
持续2个多月的中印边境谈判毫无结果,双方数月来持续向边境地区运送重型武器装备,印度还配合美国在国内鼓动反中浪潮,作战与舆论准备都很充足。大陆现下面临南海岛礁与台湾两个有关领土问题的压力,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没有退让空间,必须借此在国际上展示其维护领土不惜开战的决心。
两国发起第2次边界战争似乎难以避免,但开战时机上还有两个问题,一是战事必须在入冬前解决,否则在3、4千公尺的高山上,作战与后勤补给的难度都太高;另一个问题是印度疫情太严重,此时开战政治变数太多,大陆则必须考虑不要在美国总统11月初的大选之前挑起国际事端。因此中印若要动武,最可能的日期是在11月3日美国大选之后到12月之前,否则就得拖到明年春天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