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武当山发现「投龙三宝」 印证这场皇权争夺战
武当山土石滑坡露出神秘山洞,洞内3件500多年前文物揭露一件皇家权斗秘辛。图为道教圣地武当山金顶。(图/新华社)
人类历史进程虽仅数千年,许多历史事件环环相扣,其神奇诡异之处经常让研究者惊讶莫名。历史研究者曾将中国近代积弱不振归咎于明英宗的禁海令,并追溯至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夺取皇权。「靖难」在历史上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促成朱棣夺权的真实原因,民间传说或野史与官方记载便有不小出入。一直到数百年后,考古学家才发现与「靖难」关联的皇室秘闻证据,竟是深藏在武当山一个神秘山洞里名为「投龙三宝」的法器。
这段故事发生在充满各种武侠故事的武当山,1982年一支施工队伍在山上紫霄宫赐剑台附近挖地基时突然发生山体滑坡,事后清理土石竟露出一个极其隐密的山洞,几名好奇的工人入内探查,竟然在洞内发现了3样古物:金龙、玉璧和山简。
投龙三宝里的金龙是纯金打造,长11.2公分、高4.7公分,中空,重15克。(图/搜狐网)
在交由考古学家研究并从山简上的文字得知,确定这3样文物是明朝建文帝时期的道教法器,而且这3样正好是一套,道教文书上的记载称之为「投龙三宝」。投龙法器源于道教的斋醮仪式,是将金龙、玉璧、山简3样法器绑在一起,在祭祀仪式后投入山林间祈愿消灾。由于祈福场所与庇护的神灵不同,还分为山简、土简与水简,对应祈福对像是山神、土神与水神,而武当山洞穴中发现的这3件也是至今唯一的一套完整的投龙法器。
投龙三宝的玉璧直径8.3公分,同心圆造型,玉色灰白。(图/搜狐网)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套投龙三宝中的金龙长11.2公分,高4.7公分,中空,重15克,为纯金制成;玉璧直径8.3公分,同心圆造型,玉色灰白;山简高28.6公分,宽7.2公分,呈暗青色,前后两面刻有150字。最令考古学家兴奋的是,山简文字透露了这套投龙三宝的来历,同时也发现明朝皇室的一件秘闻。
投龙三宝的山简高28.6公分,宽7.2公分,呈暗青色,前后两面刻有150字。(图/搜狐网)
山简上镌刻的文字大意是一位称号湘王的弟子,在上元节开坛祭祀,举行法事,向灵山投简祈福,以消罪孽、避灾祸,得长命百岁、国泰民安等等。这位投下龙简的湘王是朱元璋的第11子朱柏,他是当时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叔叔。朱元璋过世时未将大位传给儿子,而是直接传给孙子朱允炆,因此朱元璋其他的几个分封各地的儿子们对此颇为不满。建文帝即位后,担心叔叔伯伯们造反,因此依大臣之议准备进行削藩。当时建文帝打算从较弱的两位──湘王朱柏与周王朱橚──下手,当朱橚被削后,朱柏内心恐惧不安,因此上武当山祭祀祈福求消灾解厄。
朱柏用「投龙三宝」祈福并没有改变他被削藩的命运,建文帝后来还是以谋反罪名派兵包围湘王府,朱柏被迫在宫室放火与妻妾家仆自焚而亡。当时燕王朱棣也感受到自己命在旦夕,于是积极筹划,以「清君侧」为名向南京发兵夺取皇位,并返回北京登基。自此北京就成为帝都并延续至清朝共600多年。
明燕王朱棣因其弟朱柏遭建文帝逼迫而死,才决定起兵反叛,最后还迁都北京,此一重大改变对中国后世影响巨大。(图/百度百科)
朱棣起兵反叛经历4年征战获胜,但建文帝也下落不明。武当山投龙三宝的发现证实了皇室家族间因彼此猜忌而兵戎相见,湘王朱柏早知灾祸临头却未能保命,最终让原本瞧不起建文帝的朱棣决定起兵造反,改写了明朝皇室传承的历史。
明成祖朱棣令太监郑和大造船舰,组织舰队以贸易为名下西洋,但民间野史传说,朱棣其实是想要借此到海外寻找逃亡的建文帝。(图/搜狗百科)
朱棣在北京登基后,民间传言建文帝走海路前往南洋躲避,当时海路渐通,沿海贸易带来大量财富,明成祖朱棣遂令太监郑和大造船舰,组织舰队以贸易为名下西洋。民间野史传闻说,朱棣其实是想要借此到海外寻找逃亡的建文帝,当然最后没有找到,却带回大量的洋货与财宝,完成了中国航海史上伟大的壮举,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这时距离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还早了约半个世纪。
民间传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图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图/搜狗百科)
朱棣死后传位给明英宗,他仍然担心建文帝会从海外返回造成皇权的威胁。当时郑和的宦官体系掌控的海运贸易带来大量财富,与士大夫形成朝廷中相互对抗的两大势力,为切断宦官掌控的海外贸易财源,士大夫们藉建文帝可能返国来恐吓明英宗,让他最后下了禁海令。有些史学家认为,明朝海禁一禁数百年,让中国错过了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大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发展。
郑和下西洋仿古宝船在南京宝船厂遗址公园内,船长63.25米﹑船宽13.8米﹐6桅8帆﹐排水量约1300吨。(图/新华社)
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环环相扣,事件之间可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投龙三宝可能没有影响历史进程的能力,但却是历史关键事件的见证,既反映了明朝削藩的历史,揭开朱棣起兵的内在因素,并让人更了解中国数百年历史事件的连动关系。求教于占卜以知未来,不如求教于历史,或许就是研究古老文物历史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