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教授和山区小学冰球队》编导手记:愿奥林匹克的阳光照在每个孩子身上

相关稿件:《人民冰雪・冰雪故事汇》第二季-校园季:退休老教授山村小学冰球

珍珠泉中心小学相关选题策划阶段,我尽可能地在网络上寻找一切信息。搜寻到的图片资料中,赵纪生老师布满岁月痕迹面孔,在一群小学生中尤为显眼,我觉得他身上有故事。

带着一些疑问,我和赵老师聊了起来。这个过程,颇有些听胡同口老者讲故事的感觉。他先是兴致浓烈地和我说起他与冰上运动缘分:自小在先农坛体育场附近长大,小学时开始痴迷滑冰;上大学期间,爱上了打冰球,从此与其相伴一生;留校任教后,在主课田径)之外,还担任了滑冰(轮滑)课程教师;2013年退休后,他和家人搬到延庆城区居住。闲不下来的他,在延庆四处找打冰球的冰场。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和珍珠泉中心小学结下了一份缘……

2019年12月初,我们如约来到这个距离北京市中心103公里的小山村,赵老师也驱车从52公里外的延庆城区赶来。冰场修毕,赵老师又可以领着孩子们在冰上打冰球了!

学校换装备时,不少孩子看到许久未见的赵老师,飞一般地蹿到他面前问好,我们的摄像都来不及记录下这一幕。幸好,赵老师和孩子们乐呵呵的表情被我们拍到了不少。

本次冰季的冰球课上,赵老师继续巩固孩子们的基本步法,他耐心地示范和纠正,表情时而慈祥,时而严厉;孩子们也都非常认真,训练时候卖力地绕冰场滑圈,休息的时候也抓紧机会向赵老师讨教。我私下问赵老师,孩子们练得怎么样,能打比赛吗?他告诉我,有个别孩子状态不错,要打比赛目前还欠些火候。但孩子们是真有心学,他的动力也就越来越足。

在录制节目时,赵老师和珍珠泉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多次谈到,让山里面的孩子学滑冰、打冰球,目的不是培养专业运动员,而是以体育精神去塑造孩子们的体魄人格山区里的孩子应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享受到奥林匹克阳光。前采的时候,他就和我说过:“我搞了一辈子体育教育,这是我的使命。”

老师们的这番话,让我想起我国近代教育家张伯苓曾说过的一句话:“教育与体育,绝对不能分离。”体育的英文是“physical education”,有时我们偏重了其“身体”的一面,以致于在讨论有关话题时,为了凸显用意,还要在“体育”再加一个“教育”。

在“冰雪运动进校园”系列选题的拍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见到这样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他们让孩子们“上冰上雪”,强健体魄,为他们打下身体素质基础;通过推行与冰雪运动结合的奥林匹克教育,让孩子们认识冰雪、认识冬奥,以此拓宽眼界。他们坚信这样的体育教育能够春风化雨,让孩子获得受用一生的“宝藏”。而这个“宝藏”,是不仅限于一门运动技能的,它是精神层面的:在集体中团结协作,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不断挑战提升自我……这些未必能即刻“见效”,但是这些就是孩子们发展的基础。“打基础”这是各校的老师们最近常说的,作为影像工作者,能够在这个时刻记录下他们的努力,向更多人讲述他们的故事,我感到十分荣幸

教育工作者们把奥林匹克运动的阳光播撒到更多的地方;而我们愿意追逐这阳光,记录下阳光洒在孩子们脸上时,那如同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编导林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