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内跌得最惨的地方

外环内房价跌得最惨的地方,不是别人,正是宝山淞南。

这一轮行情下行全市很多老破小板块房价跌回2016-2017年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但外环内的商品次新虽然经历回调,但大家体感上房价比起2016年还是保留了10-15%的涨幅。

但淞南的商品次新成交价率先跌破2016-2017年,比最高点跌了大约35%,甚至跑输外环外的很多小区!

2024年成交价

2016年成交价

2024年成交价

2017年成交价

外环内跌出了远郊的行情,为什么偏偏是淞南?

在蕰藻浜两侧混的,都得搞清楚这一片谁才是老大。

淞南的名字已经暴露出曾经的小弟定位:淞南淞南,吴淞以南。

吴淞工业区在建国初期地位非凡,规划范围横跨蕰藻浜两侧层有有部、市属钢铁、造船、纺织、化工、造纸、能源等大中型工厂企业150多家。

淞南跟着吴淞吃香喝辣,上钢一厂、玻璃仪器一厂等上海重点企业都在淞南。

钢铁经济给淞南带来带来了一波工人红利,工人新村也由此开始发展。

但淞南真正意义上的人口大迁徙,却在90年代中期。

但论居住属性,淞南初始定位很低,是不折不扣的动迁安置基地,还是鄙视链底端的那种。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这几年随着桃浦智创城的开发,承接当初”三湾一弄滚地龙动迁的桃浦新村被拿出来反复鞭尸。

你看,就说你们桃浦从古至今都很差吧。

每每看到,淞南都暗自捏了一把冷汗。

还好板块缺乏炒作概念,不然自己承接最大棚户区虹镇老街动迁户,岂不是要被遗臭万年?

时代的一粒泥点,甩落在地就是一个城镇。

虹镇老街的泥点子一甩,落成了淞南好几个动迁小区。

至今淞南和虹镇老街之间,依然有直达公交车往来。

当初给富人们腾地方来了淞南,现在坐公交车回去逛逛太阳宫,也算享受到动迁成果了。

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淞南想发展成更高端的居住区难度很大。

不说同在中外环之间的共康、上大都成了市区中产的外溢承接地,光是隔壁的高境发展就一直压淞南一头。

早些年淞南人民去联通营业厅办个套餐,都得坐公交车到高境。

最难过的是,早前被淞南人民看不上的顾村都已经翻身农奴把歌唱。

要知道十几年前远在外环外的顾村,坐公交车过去都要一个多小时,在淞南眼里和西伯利亚没什么区别。

现在顾村不仅商品房一波接着一波,还有三甲医院大公园,生态环境更是比淞南好了一大截。

淞南去年的财政收入大约是月浦的三分之一,顾村/杨行的二分之一,高境的七分之五,险胜连地铁都没有的罗泾镇。

钢铁制造业的落日余晖能给淞南的庇佑越来越少,钱袋子瘪瘪的淞南想做城市更新也有心无力。

虽然一些小区外立面已经破成这样,但美丽家园还得再等几年。

淞南也只能反复念念自己是中外环之间的地段紧箍咒,长长自己志气了。

地段更好的淞南被顾村、杨行赶超,更大的原因是这些年板块发展太慢,远赶不上上海郊区平均速度。

从虹镇老街的动迁大居到现在,淞南经过二三十年发展,却只达到县城水平。

虽然但对淞南人民来说不论是家庭消费还是下馆子吃饭,沿街底商都算方便实惠。

但在别人拼命建商业广场,shoppingmall的时候,还守着沿街底商过日子,就只能给别的板块贡献GDP了。

在淞南的消费链里,小买一点到家门口的小五角广场;稍微买多一点,就去高境的长江国际,如果要更高端的消费还是得去取代了四川北路的五角场。

让人最遗憾的是,淞南作为一个中外环板块,却迟迟没有发展出一个像样的商业体。

淞南的3号线比隔壁7号线早了3年,按理来说长江南路做地铁商圈潜力极大。

但不巧路的南侧一些沿街地块军属产权,大佬的地没人敢打主意;

北侧原定长江南路地铁上盖商业却变成了烂尾楼,沦为地方公交总站。

论住宅,板块除了淞南x村这个最大组团,后来也没有发育出更高端的大居住社区。

长江南路地铁站附近仅有盛世宝邸一二期、枫桥湾名邸三个小区抱团取暖;

淞肇路西侧的保利、三湘虽然房子房龄都不错,但城市界面和路边往来的集卡败笔太多。

板块整体价值低迷,导致淞南的次新房在每轮大涨中涨幅也并不算多,行情下行时自然跌得更多。

而在淞南的住宅鄙视链中,曾经自带主角光环的吴淞大哥家里的房子都是好的,现在大哥家道中落,最好的变成烂泥里建成的新江湾城。

外部精神寄托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些年淞南自身的成就却少之又少。

除了18号线开通,就剩借助18号线建成同济创园引入了少量产业,以及人气稀疏的保利悦活荟。

淞南发展缓慢的罪魁祸首,钢铁产业没落,自身硬件还差;

板块的有效开发面积太小,发展结界太多。

淞南镇的面积有13.65平方公里,但现在看来有效开发的不过长江西路南侧4.5km²。

北侧遗留了吴淞工业区大量废旧工厂和码头,成为淞南开发沉重的历史包袱。

有限的“沃土”,还被铁路分割得支离破碎。

自驾进入淞南,得先破逸仙路高架、蕰藻浜、铁路任意一个结界。

沿着逸仙路一路往北到军工路,路况和街景都停留在上个世纪。

不仅外面的很难进来,里面的人也很难出去。

虽然地铁3号线2006年就通到了淞南,但主要目的是服务吴淞,淞南只有板块边缘蹭到两个站点。

镇中心的居民乘坐地铁大多数要先乘公交车或者电动车接驳,地铁站门口成了电动车的海洋。

板块人民更加期盼的,是18号线地铁二期,真正造福淞南居住区。

除此之外,淞南未来还将迎来19号线,在板块西侧设有江杨南路、呼玛路、二八纪念路三个站点。

让淞南居民郁闷的是这些站点都在吴淞工业区遗留片区,对本地居民来说有些鸡肋。

莫非和3号线一样,19号线也把淞南人民抛弃了?

先说句扎心的,淞南目前的现状,光靠几个地铁站想要逆天改命几乎无可能。

全是老破小和厂房,雇10个开发商来炒作都未必能炒热。

和18号线的历史使命不同,19号线其实是为大吴淞而来。

淞南北部工业区的转型之痛,是整个宝山的转型之痛。

何以解忧?唯有大吴淞。

大吴淞东至长江-双江路-闸殷路,南至殷高路-保德路,西至蕰川公路-南北高架路,北至马路河,面积约110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涉及宝山区、浦东新区、杨浦区和静安区。其中,长江、黄浦江水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

淞南想要彻底翻身,北面的吴淞工业区必须紧跟大吴淞节奏拆了重建。

在大吴淞的规划设想中,淞南北部的工业区被定位为主打金融商贸、综合服务以及科技创新的大吴淞主要功能承载区。

其中最大亮点是淞南有部分进入吴淞副中心核心区,被赋予在整个大吴淞唯一能承载金融商贸功能。

金融业是上海的立城之根本,淞南抱上这条大腿起码在定位上是稳了。

大吴淞对淞南的意义极大,可谓继建国后吴淞工业城之后最大利好。

要知道淞南的痛点不仅是拉跨的交通结界、城市界面、难拆的工业区遗留,还有房子本身。

镇中心核心的4.5km²开发成熟,却以中低端住宅产品为主;

板块的改善客群,想换个好的居住环境或者买新房还是得去顾村、杨行或者其它。

虽然大吴淞规划中淞南未来新腾出的土地,将有部分住宅用地,填补板块向上置换通道。

但短期来看淞南没有发展出扎实的中产组团,人口将呈现持续流出趋势。

还有一些期望产业导入后带动房价的,前提现有房子本身真的存在营销的空间。

淞南寥寥无几的商品次新房和大批量动迁老破小,作为租房过渡还可以,让人买房接盘难度有点大。

并且淞南未来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外部利空。

隔壁邻居杨浦、虹口曾经的重仓区都在区域腹地,五角场-新江湾城和虹口的大柏树、虹口足球场都迎接过高光时刻。

曾经两大市区在腹地的资源投入,惠泽了高境、淞南这些邻近郊区板块。

随着城市发展战略定调,一江一河成了上海发展主基调。

淞南上游两大市区,集中资源投入到北外滩、东外滩的建设,淞南能得到的外溢进一步减少,甚至成为被虹吸的一员。

一个班的尖子生都送去重点班了,还拿什么刷985升学率?

大利好与利空大碰撞之下,你觉得还要多少年淞南才能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