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观察:中国稀土龙头地位巩固;北方稀土受益于供给改革
工信部于2025年2月20日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明确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需由国家推动组建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主导,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稀土和北方稀土的行业主导地位。同时,《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提出建立全流程追溯系统,强化供给端管控能力。在政策引导与新能源产业需求回升的双重驱动下,稀土行业景气度正逐步修复。
一、政策驱动供给侧结构优化
管控力度升级,行业集中度提升
工信部此次发布的《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需纳入国家支持组建的大型稀土集团体系,标志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稀土和北方稀土作为行业龙头,其资源整合与产能分配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可能被压缩。这将从源头上优化稀土供给结构,减少无序竞争对价格体系的冲击。
总量指标增幅收窄,价格稳定性增强
数据显示,2024年工信部下达的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同比增幅仅为8.5%,较2023年15.8%和2022年24.7%的增幅显著下降。这一调整直接对应了近年来碳酸稀土价格的大幅波动:碳酸稀土(ROE42~42.5%)价格从2021年的9万元/吨高点跌至2024年的2.94万元/吨,政策端通过收缩供给增幅以稳定价格的意图明确。
追溯系统强化全链条监管
稀土产品追溯系统由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共同建设,覆盖开采、冶炼、流通等全流程,实现数据共享与动态监控。此举不仅可遏制非法开采和走私行为,还可精准匹配供需信息,避免库存积压或价格超调。供给端管理能力的提升,为稀土价格的中长期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需求端扩容带动价格回升
新能源车政策提振短期需求
2024年7月以来,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幅持续高于40%,直接拉动稀土需求回暖。碳酸稀土价格从2024年7月的2.9万元/吨回升至2025年2月的3.5万元/吨,涨幅达20%,接近2024年价格高点。政策对终端消费的刺激效果显著,成为稀土价格反弹的核心驱动力。
技术升级与长期需求潜力释放
2025年,新能源车以旧换新补贴期限延长,叠加比亚迪等厂商在10万元以上车型全面导入智能驾驶技术,将进一步刺激高端车型消费。长期来看,汽车电动化、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的发展,以及能源系统向“全电社会”转型的趋势,将持续推升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工信部预测,2030年前稀土永磁电机在高效节能设备中的渗透率将超过50%。
供需格局改善支撑价格韧性
若2025年稀土冶炼分离指标增幅进一步低于2024年的8.5%,供给端约束将更加显著。与此同时,新能源车、风电等下游领域需求维持高增长,供需格局有望持续改善。叠加全球地缘政治波动背景下稀土战略价值的提升,行业景气度回升趋势或更具持续性。
风险提示
需关注后续冶炼分离指标调整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等潜在风险,可能导致实际供需关系与预测出现偏差。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观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