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兴/台湾应该学习的「瑞士精神」

瑞士公民投票,示范了人民作主的瑞士精神。(图/翻摄自瑞士国家旅游局官网

文/叶家

有不少意见领袖认为瑞士是台湾发展的模范,倡议将台湾建设为「东方瑞士」。但理想很崇高,现实却很残酷。瑞士在本月初的一场公民投票,为台湾示范了真正的瑞士精神:人民作主的负责任民主。6月5日,瑞士举办的公民投票「无条件基本收入」(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的修宪动议,遭选民以77%的压倒性票数否决。「无条件基本收入」建议要求让每一位瑞士公民每月无条件地得到2500瑞士法朗(约新台币84,000元),连儿童也有625瑞士法朗。提出公投的「瑞士基本收入」阵营认为,21世纪的工作已经高度自动化,机械人与软体将逐步取代人手职位,就业需求逐渐将低,故必须为市民提供最低收入保障,以解决即将面临的高失业率。他们强调,基本工资并不意味着不劳而获,而是鼓励更多人从事创造性社会性的工作。他们认为:「在瑞士,超过50%的工种都未获支付薪酬,包括看护的工作、在家庭里的工作,以至在不同社区里的工作。有了基本收入,这些工种就能得到更多物质报酬。」基本收入的概念源于十八世纪的政治思想家潘恩(Thomas Paine),而在1960年代的美国获得更多倡议者支持,包括著名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恩。1968年当选的美国总统尼克森更提出了家庭资助计划(Family Assistance Plan),打算向无工资收入的家庭每年发放1,600美元的补助金,但议案闯过了众议院,却因参议院杯葛而不了了之。

虽然基本收入的构思没能全美国实现,但阿拉斯加州的基本收入政策成果,仍证明了此概念的可行性。阿拉斯加州自1982年起已透过使用开采石油所得来的利润,向每位居民发放基本收入。而如今美国50州当中,阿拉斯加是贫富不均程度最小的一州。然而,瑞士并没有这种上天赏赐的天然资源。瑞士著称的「工匠精神」是辛勤认真的工作态度所换来的。「无条件基本收入」的公民提案在瑞士遭到左右派阵营的共同反对,虽然反对的理由大不相同。

▲瑞士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图/翻摄自瑞士国家旅游局官网)

右派认为,无条件基本收入是马克思主义的空想,不仅会创造高昂的福利开支,国家生产力也可能因为大量离职潮下滑。更糟的是,一旦公投通过,数以亿计的人将涌入瑞士。但左派阵营又为何反对呢?原来这种无差别的全民「发薪」缺乏财富重分配的含意。公投提案将以「无条件基本收入」取代现有的各种社会福利,许多社会保险及其他社会救助计划都会被取消,这与左派的理想国相去甚远。瑞士左、右两派都反对,还有一点共同的理由,就是该方案的不可持续。「无条件基本收入」所需经费每年超过2,000亿瑞士法朗,而目前瑞士一年的财政预算才600多亿。不足的钱从何处来?向下一代举债,发钱给这一代?这种「世代掠夺」让多数有责任感的瑞士人无法接受。除了这次公投「自肥」获得不足1/4的支持率,瑞士人民还在几年之内多次展现负责民主的态度。2012年,瑞士民众以大比数否决了带薪假期由4周增到至少6周的公投议案。2014年,瑞士民众又以大比数否决了将最低薪资提高到每月4,000瑞士法朗的公投提案。难道瑞士人除了不想爽领薪水,还不想加薪,不想放假?在台湾,政客开支票选票、社会福利大方加码,各种利益团体争取各种私利、既得利益者钻制度的漏洞牟利社运团体走上街头争取自身权益,连政府升格公务员职等免费提升、高级将领不断晋升、终审法院法官不断扩增,我们都看到政府财政吃紧,但各方人马紧吃的丑露面目。自私自利不能说有错,但这些行径是否透支台湾的竞争力?是否掠夺下一代的幸福感?人性都有怠惰的一面,但瑞士以集体理性否决了个体惰性。从大局着眼,不为私利所惑,这才是值得台湾学习的瑞士精神。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叶家兴,在香港吐露港湾生活与任教的台湾客家人,出生在《冬冬的假期》电影里的小镇苗栗铜锣台大电机系学士、经济所硕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精算、风险管理与保险博士。1996年离台前金门太武山麓服役两年。译有《经济学与社会的对话》、《世代风暴》、《助人为获利之本》、《当经济指标统治我们》等。着有《理财与保险--迷思与反思》、《陆生元年》、《未来事件交易簿》。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公司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