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忠/「论语」不如「人间异语」?!
文/叶文忠
朋友从脸书分享了一篇文章,我才知道「抢救国文教育联盟」发起了活动,立刻又遭到一群人群起而攻,一位哲学系的28岁学生朱家安写下了一篇「读论语,不如读人间异语」,主要反驳以「古文」或「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可以救「台湾道德沦丧」的问题。在台湾,道德有没有沦丧或是怎样才算沦丧,都是见仁见智,但是联盟的诉求出来,我发现并没有人讨论道德沦丧的问题有多严重,反倒是联盟想采用的「方法」被批判的很严重。
▲「抢救国文教育联盟」提出增加国学教材的呼吁,引来不少批判。(图/本报资料照/记者赖映秀摄)
批判大致来自两个方向,其一,一群人认为古人老八股的东西,不合今时今用,古文恐惧症,听到文言文,一身麻,古文本该待在荒冢,连草都不该除;另一种声音,是连国语都是违建,是政治余毒,必须全面拆了,台湾就应该以台语教育为主。这背后灵,在我听来,其实是「古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两词,让这群人很刺耳,根本对联盟担忧的事情一点不在意。
我瞧见有人留了话,大概可以说明挞伐真正隐意:「这一群人的脑袋根本是停留在要把台湾人下一代教育成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些人不消灭台语势不罢休!」
事事导向政治,就会步步走向失智,台湾这几年,整个社会呈现一种集体不思考的理盲,凡事都只剩一双政治眼来看事情,为赋新辞强说愁,真是何其悲哀。
好吧,既然事涉「文化」,我就用有限的程度,来谈谈「中华文化」。
文化到底是什么?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说得模模糊糊。其实无法说全,无法说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着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细节,这些细节的源头来处,我统称它叫文化,你可以推翻「中国」,但永远推翻不了「中原」,华人整个文化发源的中心,就是在那广阔的黄河与长江间的冲积平原。
文化的传承,靠语言和文字;文化是动态的,中间随着历史与时间流,会加入新的东西,然后进行翻新与融合,演化成新文化,但再新的文化,主干一定来自历史,历史就在那里,想刻意断了文化根,那是以为换「姓氏」就能换「血缘」,无聊。
台湾近年风靡与巡回国外的「电音三太子」,骑着机车,跳着电音舞,这是台湾特有的新「文创」,但主轴「三太子」是文化,没三太子,你电音再厉害,不过是个配乐。「中坛元帅李哪吒」来自哪?不巧,祂是封神榜里的大将军李靖之子,殷商时代的中原。国外的例子一样也不少,近年开枝散叶的《大河之舞》(Riverdance),来自爱尔兰的踢踏舞,其实还融合了其他爵士舞甚至西班牙的佛朗明哥,有谁会误以为它来自西班牙?
事实上传统文化的黏度,是永远黏在DNA里的,台湾被日本殖民五十年,民间的道教信仰并没有因此「日化」,王船照烧,神猪照养,文化要侵蚀谈何容易?社会进步如此,至今台湾乡间庙口的谢恩「颁戏」,仍不离布袋戏或是歌仔戏,唱着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忠孝节义,他们为何不播「台湾龙卷风」或「复仇者联盟」?这最底层民间的东西,不巧正点明了台湾「文化出处」而已。
中国道家文化从春秋战国以来,开枝散叶遍及整个华人世界,想切割中国文化,那姓什么百家姓?干嘛过年给红包?贴什么春联?干嘛吃粽子?过不过中秋?每个华人的日子,都是卡进骨髓里的中国文化。文化中国和政治中国,完全是两码事。
再来谈谈语言。语言的学问更大,除了专家学者,多数人只能谈谈皮毛,我就只谈皮毛。
「台语」是个优美的语言,在台湾该有主体性,我没太多意见,这里毕竟移民人口,闽南族群最大宗。世界上任何古文明能够往下传,都是因为有了文字记录与传承,台语不是没有文字,台语的文字,就是中文,而且是古文。
在台湾,除了原住民语,台语、客语都是来自中原的古语系统发展出来,文言文里有太多轨迹现踪。就举我们熟悉的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本诗押「ㄚ」韵,但「斜」字是「ㄝ」韵,不通,改台语念,「ㄒㄧㄚˊ」,客语念「ㄑㄧㄚ」,韵脚全对上了。
再举一例,甲骨文与金文里的「身」字,本是怀孕少妇的侧面象形图,后被假借为「身体」。我试问一下,「怀孕」在台语里怎么说?「有 『身』」不是吗?正因为来自古语,更衬托台语其精深的内涵。目前的国语(普通话),则是延续了明清时期的官话系统,但不管怎么变,语系来自同宗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事实。
▲甲骨文里的「身」,其实是孕妇的意思。 (图/翻摄自网路)
只不过台语许多语音千年来已经亡佚为「有音无字」,需要大量史籍考证,近年已经有相当多声韵、训诂学者投入研究,陆续找回了台语的本字,可喜可贺。但即便如此,仍有人刻意尝试为台语「造字」,想切割中国文化的源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政治魂」上身,什么乩都可以发。
再谈古文,代表中国古人的智慧,难道真如此八股如此不堪?
最近,曾阳晴开了「楚汉相争领导学」的线上课程,那个2000年前开创纪元的大时代故事里,太多东西可以应用在今世,企业管理、领导统御、人才训练自古就有一套好办法了。好莱坞科幻大片《超级战舰(Battleship)》,还把「孙子兵法」里的声东击西,拿来好好的讨论一下,国学若真的如此不堪,尹衍梁为何要成立「唐奖」?
▲「唐奖」四大奖项,包括了「汉学奖」。(图/翻摄自唐奖教育基金会官网)
台语甚至比国语更古文,例如国语的「口水」,台语叫「喙澜」,不但古,意境更高,「澜」字还有『泡沫』在其中。古中国人的智慧涵盖了全面的生活,学生活智慧,有老庄「知足常乐」,治国有四书五经,文学有唐宋诗词,就连从老到小都爱看的金庸武侠,背景典故都是中国文化。事实上,国学的教育,不但需要恢复过往质量,我异想天开:请全面改用“台语”来教四书五经与唐宋诗词,这叫一石二鸟。
朱家安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质疑,「学道德哲学能不能让人更有道德?」真是好问题,我复制一句「吃饭吃面能不能让人长得更高?」足以解答他的问题。台语俗语「一样米养百样人」,人即便受教,也还有环境和本质造成的良莠不奇。古人的生活点滴与我们一直密不可分,幼年读古文背古诗,我曾恨得牙痒,进了职场,我才开始感谢老师当年的「压迫」,随着年纪增长,每回重读古籍,总觉可挖的宝藏竟越来越多,若觉得古文八股不可用,其一,那是没好好学过;其二,眼界未开,熟度不到。28岁的人,30未立,哪能体会50岁人,开始看淡人生追逐,看穿「天命」那人生功课与一生责任的体会?
「联盟」呼吁的方法对不对可以讨论,但不该偏离其看见「道德沦丧」导致社会价值偏斜的忧虑,「道德沦丧」能不能靠「古文」救回来?没人知道,也没人说得准,提供教材与办法,或许还有一点机会改变「道德现状」,连「教材」都没有,那可是一丁点机会也没了。
● 作者叶文忠的其他文章在他的个人部落格上http://jamesyeh1963.pixnet.net/blog,目前为《ETtoday新闻云》固定合作名家,更多叶文忠的精彩好文请见《ETtoday新闻云‧名家专区》,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