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最孝顺大学生村官带智障妈妈创业

影音新闻来源/新华社提供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山西长治黎城县东黄须村的大学生村官陈国明,带着年近六旬的智障妈妈,住在村外半坡地的活动板房里,种植蔬菜大棚带着村民致富。这位80后小伙子虽然忙着创业,但却把需人看护的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不少乡邻深受感染,称他为「最孝顺大学生村官」。陈国明走访农户时,母亲会跟着他,静静地站在一旁。

山西黎城县东黄须村的大学生村官陈国明,带着年近六旬的智障妈妈,住在村外半坡地的活动板房里,种植蔬菜大棚带着村民致富。这位80后小伙子虽然要忙于管理100多亩地,却依然把母亲接到身边,并照顾得无微不至,不少乡邻深受感染,称他为「最孝顺村官」。  「家里缺菜找我来拿,有麻烦事就叫我。」午后,陈国明走进自己的结亲贫困户,嘱咐户主杨先红。杨先红烧伤致残,他的妻女都患重病。从这个家庭,陈国明看到了自己家之前的影子,会时不时过来串门和接济。

父亲老实巴交,母亲智障没有生活能力,陈国明的记忆中,他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在左邻右舍的接济中长大。打小起,陈国明学会了干家务活和农活,因个子矮,就踩着板凳切菜,爬上锅台倒水。

苦难没有打到陈国明,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2002年中考,陈国明以高出录取线40分的成绩被一所中等师范学院录取。很多老师觉得可惜,劝他继续考大学。

「我也想考大学,不过家里情况特殊,大学费用高,中师花费低,也能早毕业。」陈国明说,他当时想早点毕业挣钱,扛起家庭重担。

老天没给他时间,上中师第二年,陈国明才17岁,父亲患癌症去世。感觉天塌了,陈国明要退学,被亲友劝住只有好好读书这个家才有希望。

没了父亲,一切得靠自己。为吃顿免费饭,一放学,陈国明就跑到学校食堂打杂。为挣学费,周末假日,他身兼多份零工,超市的、饭店的、洗车行的、建筑工地的、上门清洁的、家教的等等,全都干过。

「多干些累活无所谓,幸运的是我还能上学,妹妹比我可怜得多。」陈国明说,为减轻他的负担,小他6岁的妹妹读完村里的小学,就辍学在家照顾母亲,捡垃圾、收废品,补贴家用。提起这件事,陈国明满是愧疚。

「谁不向往城市的繁华,但为了照顾妈妈,我必须回来。」陈国明说。2007年,陈国明毕业,以黎城县男生组第八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生村官,并申请分配到了他的出生地东阳关镇。

方便照顾母亲了,也能拿工资养家了,陈国明在工作上的干劲十足。黎城县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主任申韶利说,陈国明上任半年就得到了村民认可,2008年换届中高票当选村委副主任。

「村官不是来当官的,能带领村民致富才是真本事。」陈国明考察后认为,当地种设施蔬菜能尽快让农民收入增加。2010年初春,陈国明在乡镇领导的支持下,贷款8万元联合全镇18名村官,在东黄须村创办了东阳关镇大学生干部绿色蔬菜创业基地。

当年3月,创业基地流转12亩土地建成8个简易蔬菜大棚。刚建好没几天,一场大风刮来,塑胶布漫天飞舞,5个大棚严重损毁。不少合伙村官沮丧、绝望,陈国明坦然面对,说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张罗着大棚能补的补、该修的修。5个月后,蔬菜获大丰收,市场销路非常好。

4年下来,一起创业的18人只剩下陈国明一人,但基地规模却扩展到了100亩地50多个大棚。然而,陈国明不满意,认为要带动村民致富的最初目的没有实现。

「在基地这些年,村民学会了技术,但宁愿跟着挣工资,也不愿意自己单干。」陈国明说,还是因为目前规模太小,发挥不出带动效应,等发展到500亩时,有了规模效益,村民就会出去单干,收入也会大幅增加。

夜色中,一个弱小的身影站在路边,眼睛凝望着远方,从车灯中辨认出是儿子归来,虽不会说话,却高兴得满脸喜色,记者晚上随陈国明采访时看到这一幕。陈国明说,母亲智力不正常,但每次他外出回来晚了,都会这么等着他。

在东黄须村外的半坡地上,几十个蔬菜大棚中,夹杂有一个亮着灯的简易活动板房,这就是陈国明母子俩的家。2010年5月,蔬菜基地刚刚稳定下来,陈国明便把母亲从老家接到自己身边。「一来该是我尽孝的时候了,二来妹妹为照顾妈妈只上了小学,我想让她出去看看。」陈国明说。

每天照顾三餐、洗衣服、洗脚,外出遇到有好吃的,陈国明总会打包给母亲带。在他的照顾下,母亲穿得干干净净,精神也愈发得好。「一个年轻小伙子带着智障妈妈来当村官,刚来时,大家都看稀罕。」村民田花娥说,后来看到他常年照顾得那么仔细,很多人都感叹该向国明学习,对自家老人更好点。

田花娥在蔬菜基地已经干了4年,每年能挣1万元的工钱。她说:「以前农村妇女在家挣不到钱,现在我挣的钱,够家里大孩子上一年高中的。」在基地干活的王海国说,在陈国明这儿干,既能照顾家里,还能不误自己的地,也不比出去打工挣得少。

「村里有三五十人在基地干活,一年都能挣一万多元的工钱,还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东黄须村村委主任崔锁荣说,在基地的干活的户比其他农户能增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