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今年的毕业生,拒绝了一位清华硕士
坐标西二旗软件园某大厂,一位大厂网友中午跟同事在园区附近的公园散步时,看到一位男生在四处分发他的简历。正好这位大厂网友所在公司也在招人,难得看到这种积极程度的人,就好奇收了一份简历。男生简历里面全职工作经验只有短短三个月,对于这段经历没太多的描述,虽然这对大厂HR来说,这就是一个红线,但还是很佩服他的勇气,求职目标用户画像非常清晰,也有很强的执行力。
无独有偶,今天在我在查看候选人面试进度时,点开所在大厂招聘管理后台,看到那些被Pass的面试者,几乎都是来自211、985大学的毕业生,其中有一位来自清华的硕士是那么显眼,要知道能考上清华,在我老家河南的小县城,绝对是状元的存在。上学时期,父母口中的天之骄子,让我要向人家学习的榜样。
前不久一位朋友的妹妹今年毕业,让我看看简历有什么问题,顺带能内推下不能?本科211,硕士985,投递的岗位是运营。我看过简历感觉很优秀,两段实习经历,一段3个月的中厂实习,另一段4个多月的大厂实习。在和她聊天时,问到她目前收到的Offer,得到的回答秋招为零。
对比自己九年前校招进鹅厂,现在的校招真是学历要求高,形式也多,面试流程巨长。不免有些感慨的跟同事说我这代也算是赶上了互联网红利。
自己的学历当时是双非新闻传播学本科,要是放到现在肯定连机器筛选这关都过不了。当年面试是导师推荐的,联系好HR和时间,直接过去面试即可。面试的岗位是产品运营(新闻),一共三轮,每轮很轻松也很简单。再说个题外话,当年毕业的同学首选大厂的不多,很多进了电视台、报社或者考公。
一面:专业面。问题很简单,就是问最近看过的新闻,选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三个,讲出为什么这三个印象最深。然后又拿出几个热点事件素材,让你做策划。这些对于新闻专业出身的我很小儿科,至少实习和课堂模拟时做过很多类似的选题。
二面:总监面。问了下之前在实习单位(某知名报社)什么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收获,怎么看待现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发展。整体谈话以讨论为主,气氛比较轻松。
三面:HR。基本上就是闲聊,问了谈对象没?有没有在北京长期发展打算,是什么星座?老家哪里的。聊到这里发现跟HR同一个地级市的,又共同回忆了一些老家的生活。感觉有些搞笑。
收到Offer后入职,部门刚组建,整个架构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一年和我一起通过校招入职的有150多人。因为在北京,里面的211/985毕业生也不少,但是硕士(包含)以上学历的占比不太多。整体感受当时没有人搞什么学历歧视,并且校招生的工作强度也没有现在那么“卷”,会给你一个适应期。
合同里面工资月薪约定是税前6500元,除此之外还有1250元的租房补贴,实际到手6000多元(+房补)。现在看起来很低,但是在当年,每月除去开销,还有2000元左右结余。
再次感慨现在的大厂,真的好难进。
作者:佚名。编辑: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