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民间参与 勿沦为恐龙判决帮凶

民众人手一支白玫瑰,响应中华民国白玫瑰社会关怀协会为儿童安全及反废死发声。(本报资料照片)

宪法法庭4月23日将就死刑制度进行辩论,已揭露的「法庭之友」名单却被发现多数持废死主张。宪法法庭纳入法庭之友设计,原是让民间能够参与宪法讨论、表达意见,是为了让宪法解释更贴近民意,然而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否给予废死主张者有操纵的空间,让民间团体成为恐龙判决背书的帮凶,让大法官将责任甩锅给民众。

依《宪法诉讼法》20条,「法庭之友」是当事人以外的人民、机关或团体,都可以向宪法法庭声请,经过同意后,主动提出专业意见或资料,供宪法法庭审判时参考,当事人若认同法庭之友论述而采用,可以被视为是当事人自己的陈述。「法庭之友」的设计本意是提供人民监督、参与宪法法庭是机制,同时降低人民权利被侵害的风险。

王信福案并其他36名死囚声请案之所以受到关注,就是攸关死刑究竟是否违宪,我国是否将走向废死之路的关键点,然而,「法庭之友」的名单,却大多充斥着废死团体或是曾主张废死的学者、律师等。根据国内多次民调,反废死者均有7至8成,如此的「法庭之友」组成,与民意有很大出入。

当初会有「法庭之友」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宪法解释可以更贴合民意,然而,这样的制度恐怕成为蔡政府推动废死的帮凶,只要引用「法庭之友」为支撑,由蔡英文总统提名的大法官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推动废死,他们甚至可以干脆将责任甩给「法庭之友」,合理化判决结果,最后,为了符合民意设计的机制,却做出了背离民意的结论,最终司法还是难以符合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