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狮少年2》引发热议:是黑子还是铁粉在发声?

最近《雄狮少年2》上映,网络上又引发很多争吵。前作的争议本来就大,加上这次续作宣发阵仗也不小。舆论纷争自然纷至沓来。可能是有人已对前作引发的舆论风波淡忘或不了解,也可能是有铁粉等着雄2上映出口恶气,网上出现了不少岁月史书式的影评,声称当年被黑子误导没看雄1,看了雄2才发现有多么好,声称雄1当时口碑票房差,全都是因为黑子水军和民粹带节奏。

回溯下互联网记忆就知道,当时雄1的口碑问题绝对不只是“眯眯眼”问题造成的,其实光说眼睛问题,问题的本质也不是眯眯眼,因为现实中总有很多人是小眼睛,当时力挺雄1的人常用话术就是“我眼睛小我就辱华了”?仿佛批评者们就是见不得有人眼睛小。然而认为雄1人物造型有问题的人都会反复强调极不合理的眼间距和眼角倾斜度,而不是单纯的眼睛大小问题。

当时,关于什么是好看的眼睛小,什么是正常的眼睛小,什么是西方歧视中的“傅满州式吊梢眼”和配套的造型元素,很多网友都做了科普,正常人很容易分清这里面的区别。

可能有些人真的觉得他们在做友好动作?

随后,就是关于剧情本身和对待舞狮文化不够尊重上的争议,以及最致命的如“大家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人长什么样”、“去广东等地进行人物采风”和”某某西方电影节对我们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表扬“的导演发言。如果说其他问题还可以勉强解释,这种”我就是要教育你“,”我看到的东西才是正常的“式的高高在上的傲慢,则彻底败坏了路人缘,让影片的口碑问题进一步发酵,导向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以上简短回顾到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本号当时的两篇文章《<雄狮少年>们的傲慢和话术,一次说清楚》和《“我劝同志们读一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我们在其中有详细讨论,应该可以指出大部分常见的话术和观念陷阱。

这次,一方面为了写这个话题,一方面看到有评论说本片的动画制作水平非常高,我也好奇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所以花了30元买票观看。看完之后主要感受有两个,一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二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确实要肯定,这部电影在动画制作上不光达到了国内头部水平,在国际上应该也是一流水平。对现实城市环境的还原可以说以假乱真,格斗场面的动作分镜也非常流畅细致。总体上说,通过这部以及这几年来的头部国产动画可以看出,我国在3D动画电影上的技术力已经可以真正和好莱坞掰手腕了,所欠缺的就是投资和剧本创意。

看网络上雄2的支持者们除了对动画技术赞不绝口,把剧情捧的也非常高。我不得不说这其中有不小滤镜成分。抛开动画的表现形式,剧本结构是很模板化的草根格斗小子逆袭的故事,有一定这方面阅片量的应该都能提前预判主要桥段的出现。剧情到底是模板化还是像一些评论家说的那么高,在脑子里把动画形象和场景代换成你曾经看过的这类题材的真实场景,按真人电影的方式过一遍就明白了。

当然我不是说模板就不好。从商业片角度来说,本片的剧情完成度中规中矩,加上动画技术力的滤镜,确实会让人观感不错。但注意,这种”不错“并不足以支撑力挺者们的”票房鸣冤“和对第一部批评者们的”反攻倒算“。

虽然我是动画电影和视效大片爱好者,但已经2024年了,我们应该承认一个基本的事情,并非你的画面有多好特效有多棒观众就一定要买单。我个人还会花钱进影院看一些好莱坞烂片,只为图个大荧幕视效爽感,但在娱乐愈发多元化,烂片并不见少,甚至像今年还变多的当下,仅靠画面和特效已经很难让普通观众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进入影院了。

动画就更是如此。纯粹的动画电影爱好者在我国目前仍然算少数群体,更多的人走进影院看动画电影,总还要有个动画技术本身之外的噱头吸引。比如《长安三万里》,动画技术之外的噱头就是弘扬历史和传统文化。

雄2在动画技术之外的噱头有两点,一是创作团队自称的”现实主义”,二也是弘扬传统文化(至于这种模板式的热血逆袭剧情,实在不能算噱头)。很可惜这两点都不太能站住脚。

先说“现实主义”。真的不是用动画还原现实场景,再拍个“现实题材”就叫现实主义了。想象一下,把周星驰的《破坏之王》拍成动画电影,可以说这电影是现实主义吗?反到是由于动画对现实场景以假乱真式的还原,剧情脱离现实带给人的割裂感更加强烈了。

比如网暴剧情这一段。剧中时间大概是2009年前后,你看着人物手拿诺基亚,用大屁股显示器上网,还在百度贴吧发言,这确实很现实。但剧中展现的“网暴“场景,实际上在短视频自媒体兴起之后的今天看来也非常抽象。截取了一点打人的片面视频就不光让网民和社会舆论蜂拥而至口诛笔伐,连带现实里人们也退避三舍,更是直接让一个新星社会性死亡。创作者到底是想展现“现实”还是想抒发自己对网络舆论的极端刻板印象?

参与网暴的女播主

其实类似的对网络舆论的极端刻板印象在国产影视中出现的不少。比如前年大热剧《开端》中,锅姨女儿生前视频被鬼畜区网友拿来恶搞,稍微混过鬼畜区的人看到这种剧情都会觉得无语。文化从业者里总是不乏这种喜欢对大众高高在上进行批判,又不深入了解现实,光靠对“人性”极端化臆想来进行创作的例子。再联想到雄1遭到的口碑风波,在创作者眼里,给雄1差评的人跟雄2里展现的抽象网暴会有多大区别?

如果这部电影不叫《雄狮少年2》,整个剧情的违和感应该会好很多。雄1结尾的一个槽点是主角团明明舞狮很成功,最后为什么要去上海打工?果然雄2的剧情证明了当时网友们吐槽并没问题。

主角团去了上海,如果不是靠运气遇到女主走上搏击道路,他们能干什么?剧中就是工地和排档打工,混到房子都租不起。“大城市机会多”也只能是不得不敷衍的台词,这些事情在当时的广州深圳,甚至香港不能干?至于给父亲看病就要去上海更是过于牵强。

我在评雄1的文里说过这样一段话”说实话,笔者甚至对电影里的主角有些心疼,电影主创既没给他一个正常的形象,也没给他一个正常的成长展现,甚至都没给他一个正常的结局,完全成为了主创的工具”。雄2的剧情继续证明了当时这种观感。

因为主角到了上海,因为要展现传统武术,剧情和现实的割裂感就更加明显。在2009年的上海,江湖遗老,各国选手自由格斗大赛,打假拳的黑心资本家和小混混拳手,有传武底子几个月速成KO各国职业选手,最终又学了绝招打败反派BOSS的草根小子……有没有可能,把这些元素换到香港更合适?来自广东的少年在说普通话,上海角色在说上海话,然后大家一起干着在香港才有可能发生的事,真就叫一个别扭。

如果脱离雄1,故事就是乡下会点功夫的小子想去广州或者香港打拼,割裂感会好很多。当然,对创作者来说把背景换成香港是万万不行的。这个剧情如果一换成香港,你马上就会发现它“太典了”,关于香港的各种文化印象,关于港影中那些类似题材的各种经典形象和无厘头桥段马上就会占满你的脑海,这样评论家们就完全没法往“现实主义”靠了。

说完“现实主义”再说说“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我不知道力捧这部电影的人中有多少人关注过传武爱好圈和现代格斗爱好圈打从有互联网开始就没停过的撕逼。要知道,这片子之所以能在第一部惨亏的情况下还能无视哈耶克的大手,有这么大投资这么高技术规格来拍第二部,靠的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站位来获得主流舆论以及相关产业基金的支持。但雄2在这方面的弘扬可能还不如雄1。

看本戏的格斗场面,制作方对于相关领域肯定是下了功夫的。然而你又搞不清一些雷点是创作者不了解还是故意而为之。像张瓦特在讲传武时,一边说传武从战场发展而来,是杀人技,一边又配了个在战场上士兵用手指插敌人眼睛的画面,说现代格斗限制了这种”杀人技“。要知道别说现在,就算十年前,一个自称的传武爱好者说”不能插眼踢裆限制了传武的杀伤力“,别人都会觉得这人是个串子。你会插眼踢裆别人不会?说这种话只能是给传武招黑。

既然讲战场了,既然配了战场画面了,那传武没落的一个原因不就很清楚了么?在战场上杀人不用兵器难道用手指?像太极,形意之类的拳种最早也是跟兵器有关。这也是B站上现在搞冷兵器传武表演越来越火的一个原因。

整个剧情看下来,我的感受是其实创作者很清楚传武在格斗竞技上的缺陷在哪,创作者也不认为传武能跟格斗竞技抗衡,不然最后BOSS肖张扬就不用打假拳了。对非格斗和武术爱好者来说,无非是又看了一个港式功夫片,不会对传统武术获得什么新的认识。对传武爱好者来说,看到相关剧情只会觉得是吃到苍蝇,现代格斗爱好者看完只会说”看吧他们也只能安排个靠绝招打赢假拳的剧情“。

真想弘扬武术这个传统文化,起码表现出传武在现代有什么优势。首先自然还是表演,这方面传武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在现在娱乐资本劣质流量化之后,我们在影视剧中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基本合格的打戏,反而是视频平台上出现很多表演精湛的民间博主。

再一个是内家拳体系和中式强身健体的理念。马保国这两年网络口碑有所回升,主要是因为大家发现他虽然实战不行,但作为七十岁的人身体素质是真好。像八段锦,金刚功之类在年轻人中的流行也说明在有氧无氧等现代锻炼方法之外,中国传统强身健体的方法仍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退一步说,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但并没有做到,可能也没什么大不了,作为一部商业片合格了,但在两个噱头上都站不住就确实决定了这部电影在票房上不会有多高的上限。现在为该片”票房鸣冤“的支持者们认为都是黑子和民粹网友抹黑才导致票房很低,只能说是滤镜太重。

其实还真有另一部身兼“现实主义”“市井视角”和“传统功夫”的动画电影,是2009年的《麦兜响当当》,有兴趣的可以拿这部影片的“现实主义”和雄2做一个对比,看看差别在哪。

当然,如果没有雄1的口碑问题,那这片子参考追光的白蛇系列,四五亿票房也不是不可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最终就一亿左右。

在当下这个年代,观众肯花钱花时间进电影院,绝对是衣食父母行为。想让观众进影院,不求着观众讨好观众。明知在第一部口碑问题在哪的情况下不反思不认错,反而居高临下的教育观众阴阳观众,你不看不支持就是没品味就是民粹。有些从业者和粉丝怎么就这么傲慢呢?

或许就像一些网友说的,现在电影可能真的不需要观众了,只要有资本捧有媒体站台有学院开个研讨会有粉丝刷分,一部“好电影”就成了。

雄2问题关于角色形象争议的问题,怎么说呢?解决了一些,但又让你感觉到没解决,如解。主角团三人眼间距问题确实不如第一部那么夸张了,顺眼不少,但也还不能说算正常审美范畴。难绷的是本片的粉丝大概也这么觉得。看看粉丝画的人物形象,是不是正常多了?

其实正常一点,这种风格也不是不能做得好看。本片的女主形象个人觉得再适当调整一点就可以很好看,但创作者仿佛就是不愿意。我是真替女主感到可惜,觉得这个女主的人物塑造还挺不错的。

这部电影在人物面容形象的设计上是很割裂的。先排除出现的外国选手面容,男主三人团延续第一部画风稍微改良,也有上海女房东和黑心资本家金木阳这种相对符合正常想象的中式面容,还有擂台女郎,前面贴的两位女播主和肖张扬这种非常西式的面容。

你看,主创并不是不用其他风格,他甚至在本片里塞了三种风格。这更让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主角团就一定要设计这样?难道真的就像导演所说,他采风之后认为老广就长这样?

确实面容西化,或者说迪士尼化是之前国内3D动画一个严重的问题,动画设计者们应该努力探索出符合中式审美的3D人物风格,但这个前提是美,而不是强迫观众审丑。关于这一点我在雄1的文中已经说的很详细了。

这种吐槽的冲动,在日本投资者老头出来之后达到了极致。这个老头的面容形象属于很模板的日本形象,大概就像宫崎骏那种,你挑不出有什么毛病。然后,剧情最后是这个老头肯定了传统武术的价值,并投资主角买回求真拳馆。(我不确定剧里有没有明说这是日本人,但形象设计成这样说不是就更扯了)

网上没找到截图,贴个设计图

真的,看到这块怎么说呢?我就不说多余的了免得有人觉得上纲上线,反正从形象争议和弘扬传统文化这个角度看,挺幽默的。

本片除了动画技术过硬外,还有两点我比较欣赏的地方,一是在港式搞笑上比第一部收敛了不少,整体没有屎尿屁也不算很无厘头,虽然笑点上相对也少;二是在男女主的情感展现上很克制,这点放到真人电影上会显得寡淡,但放在动画里刚刚好。尤其女主的形象塑造在套路上虽然传统,但也有一种含蓄的美,送贺卡的情节确实让人感到一种青春朦胧的美好在其中。

抛开争议问题,我觉得很遗憾和可惜,心疼角色也心疼动画制作者们。明明有这么强的技术能力和这么好的资源,却只能在主创个人傲慢的意志下将事情搞砸。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事前宣发铺天盖地,上映了之后票房不行又开始怪观众,更进一步败坏路人缘。既浪费了制作者们的心血,也浪费了大把金钱。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早点反思,积极改进,认个错卖个惨求个原谅,用这种技术力拍个真正能让大众接受的作品,这事不就能过去了?

http://www.tianqincc.com/post/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