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故宫古书 赖清忠呵护44年
第二代修复师赖清忠(右),与师傅林茂生是台北故宫师徒制传承的最后一辈。(文化总会提供)
「古物有灵,把它们当年迈的病人,要细心呵护。」台北故宫古书修复师赖清忠如是说,他是故宫登录保存处第二代的修复师,16岁便随着师傅林茂生进入故宫,至今已44个年头,而在他服务年资届满50年退休后,也将宣告台北故宫的师徒制修复养成将走入历史。
文化总会与台北故宫合作的《匠人魂:故宫篇》上线,以赖清忠的修复生涯串起故宫两代的技艺传承,他表示自己是农家子弟「那年代,父母总期待你能有不同的职业。」而林茂生既是师傅也是亲戚,便在国中毕业后跟着学艺。所学的第一件事便是「煮浆糊」。
「煮好的浆糊是像萝卜糕一样块状的,要用的时候再加水稀释。」看似单纯,但浆糊的浓稀度实则大大影响裱糊工作,「太浓了不好刷,太稀了水份太多,影响未来保存。」同时,作为古书的修复师,赖清忠更是日日要挑战脆化的纸张。「尽量要用相近的纸,在破损处边缘慢慢修补」他表示,看前人的修补有时是糊上整张纸,虽然脱裱快,但其实是会增加书籍厚度,失去修旧如旧的质感。
作为师徒制出身的修复师,赖清忠坦言年轻时刚到台北这花花世界总还是有玩心。「当兵前做的,师傅都在一旁盯着指导。」就这样手把手5、6年的时间,直到赖清忠当完兵,心性也较定了,才真正独立作业,走上修复之路,赖清忠说:「师傅有心教,我们也就要有心学。」
有别新生代 修好最重要
相较于现在台北故宫登录保存处的年轻修复师,多半是书画科班出身,赖清忠表示自己这一辈的传统工法与工具和年轻世代已不同,例如传统上有些工序是能省则省,而学院派则按部就班;又例如过去都是以裁刀手工裁纸,而今年轻的修复师则更习惯用裁纸机或美工刀。
「比较是互相讨论而不是带徒弟。」赖清忠认为修复没有固定的工序或模式,「修好最重要」也许师徒制将走入历史,但他相信修复师都是将文物视为自己的生命,抱着使命感把修补的经验,都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