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走路不稳查不出病因 医师:可能是隐源性中风
若发现有眩晕、走路不稳等病征,有可能罹患了隐源性中风。(摘自PhotoAC/张志康基隆传真)
部立基隆医院神经内科医师黄旭东表示,隐源性中风与一般中风症状大同小异,且好发于相对年轻族群,民众应多多注意。(部立基隆医院提供/张志康基隆传真)
日前有位70多岁的老太太身体不适,赴卫生福利部基隆医院急诊。虽然临床的病征相当明确,但经过检查,一直无法确定病因。经过部基神经内科黄旭东医师抽丝剥茧地厘清,才发现老太太是隐源性中风。
黄旭东表示,老太太就医时表示,因为出现眩晕、倦怠和步态不稳等症状才会到部基挂急诊。由于老太太有高血压病史,有长期、规律服药及回诊追踪,经过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老太太除了血压偏高外,神经学检查、电脑断层报告皆无异常。
黄旭东只好请老太太暂时留院观察,虽然经过补充输液及休息后,老太太的症状几乎完全缓解,但医师发现心脏酵素有上升情形,怀疑是非典型心绞痛,立即为病人安排住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但老太太住院后,再度发生眩晕,走路容易撞到左侧物品等步态不稳的情况,而且使用手机打字时,一直无法点到想要使用的文字,疑似有视觉半侧忽略的症状,身体也出现多处不舒服,体重逐渐减轻,病人愈来越虚弱。
黄旭东为老太太安排脑部核磁共振(MRI)检查,发现病人双侧大脑,小脑不同脑区、不同血管流域都有散在性的小中风,而脑部、头颈部血管没有狭窄或阻塞的表现。他初步怀疑病患是心源性血栓性中风,但经过心脏超音波及24小时连续心电图检查,却没有发现有心律不整或血栓情形。
黄旭东接着为老太太安排一系列年轻型中风相关检查,包含自体免疫、凝血因子、肿瘤标记检查后,发现一项与胰脏癌相关的指标CA-199异常升高100多倍,并在腹部电脑断层(CT)检查得到证实,为第4期胰脏癌合并肝脏、胃转移,脾脏、肾脏局部梗塞,诊断为恶性肿瘤相关的隐源性血栓性中风。
黄旭东给予病人抗凝血药物治疗及症状缓解药物后,目前老太太的状况已趋稳定,并于门诊持续追踪,同时转介至肝胆肠胃科详细检查癌症分期及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黄旭东说,根据国内外研究,隐源性中风好发于相对年轻的族群,造成的原因相对复杂,包括潜在有心脏、血管方面疾病未被发现者、家族有不明原因中风具遗传史者,以及本身有血液疾病、癌症或自体免疫疾病者都属于高危险群。
他指出,隐源性中风与一般中风的症状大同小异,呼吁民众可以牢记脑中风早期症状「FAST」口诀,若无法做到「微笑、举手、说你好」时,请务必把握「急性中风抢救黄金3小时」,尽速拨打119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