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ADHD青少年更易遭霸凌 躲進網路風險仍在

国卫院最新研究分析网路原生世代发现,儿时曾被诊断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青少年,受到霸凌的风险是没有此症的1.52倍,即使在虚拟世界,遭网路霸凌的风险仍有1.35倍。

这项研究由国家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林峻吉担任第一作者,今天他也以自身有ADHD经验指出,其实就算在网路上不具名留言,因ADHD的「个性」太过鲜明,也容易被朋友辨认。

ADHD个案可能同时或分别有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及冲动两大特征,导致无法注意细节、丢三落四、粗心大意,经常发生错误,或有坐不住,参与讨论时容易发散、插嘴、或在别人讲话时关注别的事情等情况。过去研究发现,ADHD患者霸凌和遭受霸凌的风险都比一般人高,但较少分析网路世界状况。

林峻吉接受中央社记者采访表示,他与国卫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邱弘毅,利用「台湾青少年至成人长期追踪调查」资料库串联健保资料库,针对1万5240名在2015年就读7年级和10年级的学生,了解其健康与行为发展数据及疾病诊断,并以问卷了解其是否自认曾遭受霸凌,进行分析。

这1.5万名青少年中,有4.36%曾在同年就医诊断为ADHD个案。在控制性别、健康风险行为、家庭经济状况及校园等因素后发现,儿童期有ADHD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受到霸凌的风险是无ADHD青少年的1.52倍;各种霸凌风险中,肢体霸凌是1.42倍、言语霸凌为1.42倍,关系霸凌为1.45倍,而网路霸凌则为1.35倍。

林峻吉表示,过去有研究曾提到,虚拟世界或许是现实世界的避风港;但这项研究结果却显示,ADHD青少年即使到了网路世界,仍需要面对霸凌风险。且过去研究也曾发现,因ADHD个案对人际关系处理较不细腻,以自述方式进行调查,恐怕还有低估情况。

在网路世代中,ADHD青少年极可能不仅须面对现实世界中的肢体、言语和关系霸凌,也需要应对网路霸凌,因此研究建议未来除了重视ADHD青少年的问题,也应关注打造友善生活环境。

已这项研究于今年7月登上青少年健康研究领域著名国际期刊「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Adolescent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