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外国总统坐车就要进故宫,狠人单霁翔:拉闸、关门

提起紫禁城里的能人,和珅不得不提,

提起故宫里的能人,单霁翔不得不提;

二人均生得慈眉善目,但办起事来,花样百出,手段厉害,堪称狠角色。

只不过和珅的能力,让他成了紫禁城的蛀虫,单霁翔的能力,助他成了故宫的招财猫。

单霁翔掌管故宫8年,使得故宫旧貌换新颜,又成了国人心中的圣地。

把单霁翔与和珅对比,估计单老会气得跳脚。但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言,单霁翔就是净化高级版的和珅,毋庸置疑。

单霁翔的办事能力在上任之初就显露出来。能办事,先要学会低调找问题。

2012年,单霁翔接手了故宫这个烂摊子。

说它是烂摊子一点不为过,经历了失窃、会所风波、损坏瓷器、错别字等“十重门”,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被媒体嘲笑“丢物又丢人”,在民众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故宫早就从皇家大院变成了荒野郊外的破落宅子。

单霁翔在这样的破宅子里,把20双布鞋的印记,印在了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筑上。

他没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毅然“下水”,摸清底细,找出病灶,对症下药。

经过身体力行的深入调查,找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地域广泛,保洁困难;烟头乱扔,火灾隐患;车辆驶入,没有尊严。

地上垃圾多,单霁翔就果断在物业招标文件中规定:

“一片垃圾落地,两分钟之内必须扫掉”。

这样苛刻得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让众多物业公司望而止步。

最终一家物业公司迎难而上。每天早晨一开门,派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分散在故宫各个角落,嫉恶如仇地盯着每片垃圾。有时连单霁翔也投身其中,誓与垃圾势不两立。

没过几个月,奇迹出现了。物业公司员工从疲于奔命地扫垃圾变成兴致勃勃地找垃圾。

事实证明,单霁翔的要求越严苛,手段越狠厉,效率就越高,效果越显著。

青石板露出真容,故宫干净了。游客说:“环境影响人,谁还好意思往干净的地上扔垃圾?”不是人的素质差,而是故宫的脏乱差,让人们无所顾忌。

故宫被批评多年的“脏乱差”就这样被单霁翔解决了。

故宫怕火。

当单霁翔抠出满石板缝的烟头时,立马意识到安全问题不可小觑。

一把火,圆明园没了,那是民族耻辱,一根烟,如果故宫没了,那是他的耻辱,单霁翔发出最严指令:禁烟。

之前也禁过烟,但均以失败告终。所有人包括故宫的员工,都觉得这次一样难逃失败。

可他们低估了单霁翔的魄力。单霁翔就是单霁翔,他的狠劲儿上来了,“没有办不成的事儿,没有禁不了的烟”。

先从员工做起,一人抽烟,全部门罚款。

员工诉苦:“不让抽,这工作都找不着灵感。”“没灵感,就辞职”,单霁翔话不多,点到为止。

于是员工烟瘾来了,只能吭哧吭哧骑车十五分钟,到宫门外猛吸几口再赶回来。

对“自己人”不心慈手软,对游客也痛下狠手,软硬兼施。先通过禁烟标识、宣传画予以教育宣贯,号召游客把“火种”留在午门外。

后来干脆引入专业安保力量,专门对付“不听话”的游客,从根本上杜绝了故宫里抽烟的现象。

实施禁烟运动的四个多月,收缴了上百万个打火机。

故宫一大顽疾,又在单霁翔手中完美化解。有时候事成不成,不是想着多难,而是放手去做。迈出一步,就成功一天。

禁烟运动才拉下帷幕,禁车运动又提上日程。为何要禁车?这关乎故宫的尊严。

故宫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家大院啊。从前皇帝老子都步行,最多乘轿撵溜达的地方,如今各种车辆却嚣张跋扈、长驱直入。成何体统!

攘外必先安内。单霁翔对常年停在故宫的几百辆车下达“逐客令”,包括领导、员工、办事人员,一律不许开车进入。

没有例外。手段一如既往的强硬。这回大家乖乖听话了,因为知道反抗无效。

接着单霁翔向外宾乘车入宫的传统特权宣战:“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日本皇宫,都不许车辆穿行,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

2013年,法国前总统奥朗德访华时参观故宫,单霁翔向上级部门打报告,希望能取消外宾的特权,让其车队停在午门外。得到的回复是“这是几十年来对外国贵宾的特别礼遇。”

狠人单霁翔竟然丝毫不给奥朗德面子,直接拉闸关门。礼宾车队硬被拦在了午门口。至此以后,再无任何一国总统得以乘车进入故宫。

可怜了老迈的印度总理辛格,81岁高龄,腿脚不便,也没能得到单霁翔的同情和破例,最后只能乘坐电瓶车参观完故宫。

机动车辆进入故宫彻底成为了历史。单霁翔的胆大包天战胜了特权,解决了无人敢碰的政治敏感问题。

单霁翔的办事能力之强,效率之高令人乍舌。三下五除二解决掉表面问题后,他将目光聚焦到更加根本的问题上。

故宫庞大,占地72万平,宫殿70座,房屋9000间,宝物百万件,游客千千万。管理复杂,古代建筑怕腐损,地域广泛怕破坏,宝物众多怕偷盗,木质结构怕火烧,游客众多怕踩踏。

单霁翔发现,正是故宫的庞大而复杂,让历代管理者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谨小慎微的管理策略。

面积大,就封起来;房间多,就关起来;宝物多,就锁起来。

这种封起来,关起来,锁起来的状态让故宫开放区域不足30%,展出宝物不到1%,变成一潭死水,没有活力。真的成了一座“已故”的宫殿,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怎么才能盘活故宫?让它重获新生和活力?

答案很明显:修缮宫殿,修葺文物,扩大开放区域,兴办展览,改善游客体验,营销宣传。但以上种种,哪样不需要大把银子?

还有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摆在眼前:门票收入得完全上缴,一分不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切似乎都在暗示着单霁翔,一把年纪别瞎折腾,老实规矩地守好门,按部就班,小心驶得万年船。

单霁翔偏是个不信邪的主。

从小就喜欢古建筑的他,有着特殊的四合院情结。紫禁城作为北京最雄伟的一座四合院,单霁翔对它的爱更是深入骨髓。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职于国家文物局局长,58岁满怀欣喜地来到了融建筑与文物为一体的故宫,他怎么能让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站止步于胆小,结束于遗憾?

大半辈子都没大富大贵的单霁翔成了“财迷”,跟钱较上了劲儿。可是,求人要钱不比自己办事儿,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得会用“手段”。

别人等领导来都是显摆业绩,汇报成果,让领导舒心。

单霁翔等领导来是哭诉困难,展示不堪,让领导闹心。

领导心领神会:“说吧,多少钱?”“4个亿。”单霁翔“狮子大开口”。领导暗想,你还真敢说。

紧接着单霁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深情并茂,声泪俱下。从古到今,从责任到大义,从人类文明到文化传承,硬是给领导“洗脑成功”。

让领导产生了情感共鸣:“上要对得起祖先,下要对得起子孙,这个事儿我们得把它做了。不能让全人类的文化精髓在我们手上毁于一旦啊。”初战告捷。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单霁翔尝到了甜头,又在政协会议上故技重施。

古有孟姜女哭长城,今有单霁翔哭故宫。一大男人好几个小时声泪俱下,让领导们无不动容。

历代院长头痛不已的钱的问题在他这儿好像也不算个事儿,“奴大欺主”的单霁翔硬是凭着“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下三滥招儿把银子搞到了手。

到手的银子赶快用起来。

游客想在故宫坐下来可不容易。之前的椅子难以清扫,螺钉伤人,影响美观,风格突兀。只得拆了了事。

于是呈现出一派游客或倚于古木,或踞于栏杆,或席地而坐的“故宫坐姿百态图”。

单霁翔不爽了:“要让游客能体面地坐下休息。”立马带人研发并安装了与红墙黄瓦观感统一、风格相符、便于打扫、安全结实的实木座椅,一共1400把,一把3500元。

为了故宫博物馆,单霁翔花钱绝不手软。折腾许久的椅子问题在他这儿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但是问题又来了,故宫好像永远都缺钱。张着贪婪的大嘴,欲壑难填。

单霁翔很快意识到一味等靠要不是办法,不能只靠外部输血,得自己具备造血功能。

受台北故宫“朕知道了”卖萌文创产品的启发,单霁翔一拍脑袋:“我们自己赚钱,自给自足!”他头脑里仿佛安装了“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任何疑难杂症都难不倒他。

紫禁城是什么地方?最不缺的就是灵感、素材和创意啊。五零后的单霁翔硬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半个网络达人。

他带领年轻的研发团队,就地取材,脑洞大开:“人们需要什么,我们就研发什么”,“深挖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民生活对接。”

单霁翔团队能力卓越,效率爆表。很快,盛满紫禁城文化元素的藻井伞、宫门包、脊兽跳棋,凤凰梅花图披肩、四羊方罍茶具,朝珠耳机,故宫口红等一大批网红文创产品应运而生。

人们纷纷想过一把皇族瘾,故宫文创产品一时间大受追捧,供不应求。收益高达10个亿。

“敛财成功”的单霁翔并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办事儿上了瘾,一刻不愿停。

他继续深挖故宫这座宝藏的文化价值。将文创收益用于“扩大再经营”。

这时的单霁翔已深谙网红产出之道,采用了颇高级的商业营销手段。

打造出深受喜爱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受好评的综艺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推出了好看好玩儿的“每日故宫”app,策划了美到极致的“故宫第一场雪”、惊艳众人的“点亮故宫”。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大呼过瘾的同时,广告赞助纷至沓来,营销收入源源不断。

单霁翔一改故宫闭塞没钱的被动局面为“赚钱-改善-继续赚钱-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

故宫永远都缺钱,但单霁翔不缺赚钱的能力和手段。取之于故宫,用之于故宫,这就形成了自给自足的故宫活生态环。

单霁翔的办事能力在肉眼可见的故宫变化中充分体现。故宫从多年来的诟病不断摇身一变成为文化网红,时代IP,名利双收。

随着清代最后一位皇帝退位,紫禁城失去其政治作用后,其定位似乎一直没有明确过。美轮美奂的古代皇家建筑?藏宝无数的硕大宝库?抑或高大上的打卡景点?

单霁翔用实际行动做出了最权威的回答:“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但博物馆的规模并不止在于馆室建筑、职工多少,更在于藏品的珍贵程度和丰富程度,在于文化传播能力和社会教育功能。”

文化传播能力已然体现得淋漓尽致,社会教育功能单霁翔也正在亲身演绎。

2020年,随着紫禁城迎来了600岁生日,本该功成身退的单霁翔却凭借卓越的办事能力,让上级领导舍不得放他告老还乡。

他成为了紫禁学院的院长,不停歇地为孩子们办着实事儿。将营销收入投入孩子的教育,让数以万计的孩子感受紫禁城里的妙趣横生。

这就是故宫掌门单霁翔。作为净化版高级版的和珅,他有着无所不能的办事能力,却不屑于追逐名利,他有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狠厉劲儿,却不用于谋求权势。

有人说,以单霁翔的魄力和能力,成为一个身家万亿的企业家也绰绰有余。没有单霁翔,是中国经济史的遗憾;遇见单霁翔,却是故宫最大的幸运。

单老已老,故宫不古,中华文明,万世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