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专栏》「匿名者64」的悬念——什么是「台独」?

大陆国安机关近日指控台湾资通电军实施骇客攻击并立案侦查一事,大陆国台办25日声称是依法惩独的正义之举。(示意图 / shutterstock/达志)

台湾网军「匿名者64」遭大陆立案侦查,被视为《惩独22条》公布后的第一案,随即引发台湾内部的疑虑,主要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台独」?颇有论者称,定义得太宽,恐会造成寒蝉效应,与对岸目前坚持的和统路线与融统政策相抵触。

个人认为,「台独」不会有法律规格的严密定义,它是一个动态的、游移的概念,也必须是,因为严格定义之,就会有人企图钻漏洞,打擦边球搞台独。既如此,不如保持模糊。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赖清德现在还承认自己是台独吗?君不见,赖张口闭口「中华民国」,但没人认为他不是台独。表里不一的目的就是偷渡台独工作,此即钻漏洞,打擦边球。

如果只打「台独」,那「华独」就可以过关吗?非也。《惩独22条》根据的是「反分裂国家法」,主张分裂的华独也不是高枕无忧。事实上,在美国的战略下,华独与台独已快速合体,两造的差别只是有没有「中华民国」这块遮羞布,本质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说,不明确定义台独,可视为北京版的「战略模糊」。

那么,谁最在意台独定义?不是旗帜鲜明的台独,也不是统派,而是想两面讨好的中间派,以及立场实为台独的假中间派。这群人想维持独立现状,但知道此途并非长远之计,因此打算在现状趋向统一的当前,一方面与台独划清界线,另一方面以「台湾主流」之姿,影响未来的「统一样貌」。例如反对「一国两制」,而以欧盟型的「邦联制」为其政治目标。

我这话是不是说太白了?时至今日,真假中间派也别再遮掩,北京对台湾各色人等的了解,恐怕超出你们的想像,现在只是在考虑,该在什么时候处理哪一种人而已。

将「匿名者64」视为台独指标,是流于肤浅的看法,琢磨着《惩独22条》是先处理大咖还是小咖,显然也不正确,个人认为,先处理「企图影响内地」的台湾人,才是本案的指标意义。

记不记得2019年香港的「反送中之乱」?北京当时最在意的不是香港内部怎么乱,而是这场乱局会不会外溢到内地。而一旦确认了乱局能控制在香港境内,北京就不必派出武警赴港平乱。由此观之,《惩独22条》针对之首选,当然就是将手伸到内地的台湾人,无论大咖或小咖,政治立场是台独或华独。

手伸到内地,也有轻重之别,若只是1450类别的网军出征,仅止于「留言攻击」,这途径影响大陆舆论的效果有限,以司法资源处理就有点不划算。但「匿名者64」的网路攻击,是试图获取有关门户网站、户外电子屏幕、网路电视等控制权限,进而非法上传、插播诋毁大陆政治制度和大政方针的内容,这种骇客入侵就是「类军事行为」,不打你打谁?

因此,无论「匿名者64」是不是「军种」,都难逃《反分裂国家法》的治罪,而大陆显然已掌握了充分的证据,确定罪证确凿,「缺席审判」也得有理有据才会出手。基本上,起诉就是定罪。

有中间派学者看低大陆法治,称怕被罗致入罪,此言也真可笑,动不动就「政治释宪」,滥权「押人取供」的台湾,还有什么底气嫌弃大陆法治?北京这次会展示,不押人也能取得十全证据的判例。

那么,是不是只要手没伸进大陆,只是在台湾自嗨并企图迫害统派人士的台独,如王定宇、沈伯洋之流,就不会被「缺席审判」呢?这我可说不准,因为个人判断,大陆的司法反独政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正在探索期。而这就是为什么要保持「战略模糊」的主因。

如果有人认为,国台办再三强调《惩独22条》仅针对极少数顽固台独分子,此番表态可视为指标,那我劝你们放弃这个念头,因为国台办代表的是鸽派意见,别忘了对岸还有鹰派意见,大陆内部的路线调整也是动态的,因为两岸关系是中美台三方互动的结果,而目前三方动态极不稳定,所以若「只取一瓢饮」,你会觉得大陆对台政策充满矛盾。

多少算「极少数」?怎样才算「顽固」?什么是「台独」?都没有正确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决定权不在台湾与美国手上。

台湾的中间派学者,意见领袖,甚至我猜连新党人士,所接触的大陆体制内官员与学者都是鸽派,因此这群人从大陆带回给台湾人民的信息都是「片面之词」。以往,在中美关系相对稳定时,这些片面之词还有其准确性,但现在局面已经完全不同,没有人真说得准明天会发生什么,包含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在内。

因此,想廓清台独定义,或和统路线以及融统政策的合理性与延续性,恐怕意义都不大,我们需要认清,现在是一个乱局,未知数日增。

再举例,「214金门撞船事件」谁也无法预测,而此事件就是中美台三方互动的具体案例,只有出了事,行为者才开始选择处理方式。而在大陆方面,除了鹰派与鸽派的意见,民意对决策的影响也绝不可忽视,因为事件是否会外溢到大陆内地,无疑是北京最重视的问题。

「214金门撞船事件」后,是谁要求赖清德政府转趋低调的?想也知道不会是中共,而是隐身在后的美国。看此案例即知,一切都在动态发展,一切预测也都难以精准。

最近还有一个例子,即34项台湾农产品输陆恢复关税,让各界意外的是,释迦好不容易重新开放输陆,怎会列入关税项目呢?这就是见树不见林才会产生的疑问,以为国台办是唯一判断标准,实际上,大陆处理台湾问题,是分散在多个部门,国台办并不是上级单位。

在两岸关系好的时候,让利路线明确,各部门配合,但现在,让利路线已经被大幅调整,各部门依据各自的业绩目标转变对台政策,从司法、国安到经贸的新政策,国台办只能支持,配合并予以肯定。

所以你说大陆对台政策矛盾,对,也不对,因为影响既定路线的外部因素扩增,逼着北京四处拆弹,并设定新的战术因应。

因此,中间派努力在对岸寻找「台湾实质独立之和平方案」的迹象与可能,恐怕也是做白工,当前的两岸问题,没有专家,没有一锤定音,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聪明的观察者应该知道什么线索才是重要的,个人反复强调,要注意那些不可逆的趋势,而不只是研究习近平个人的思想与决策模式。两岸有许多不可逆的趋势发展,根本不在习近平的计划时间表里,如抹除海峡中线,以及没收台湾周边海域治权,这两个案例,北京都是被动出手,而一旦出手,大陆要的就是不可逆的新常态,否则无法对大陆人民交代。

我们可以用类别来盘点大陆对台政策,哪种类别出现最多不可逆的转变,毫无疑问,事涉国安的部分是最多的,司法层面最近也开始增加,唯经贸的部分,尚未出现不可逆的转变。

这么看来,司法优先处理「匿名者64」完全合理,任何大陆鸽派人士,都无法对台湾将手伸进大陆一事缓颊,这不但是国安问题,还牵涉到「颠覆政府」的最粗红线。

有台湾舆论认为,「惩独第一案」不找台独政客开刀,反倒向大众影响力极低的骇客网军下手,意在展现自己的资通电军实力,不该以「惩独」为名义,这么做只会产生寒蝉效应,将台湾民心推得更远。

这就是典型的中间派看法,事事从台湾民心的角度看大陆。试问,北京比较重视大陆民心呢,还是台湾民心?台湾、香港关起门来在内部自嗨,北京或可视而不见,但你手伸进它的家门,企图颠覆政府,那真是自己找死。

再者,反过来想,不以「惩独」为名义处理,要以什么为名义?将台湾定位为叛乱政权,一锅端?还是将台军视为恐怖组织,全球通缉军事人员?

说到底,中间派认为以台湾主流民意为靠背,自己有莫大的利用价值,中共不应将中间派推向台独,但问题也正在于此,所谓「主流民意」无法阻挡台独掌权,那你们中间派的利用价值还剩多少?况且,就算中间派都成了台独,难道台湾就能独立了吗?

「台湾要独立不是台湾人民自己可以决定」,这可是台独邱义仁向美国挂了保证的,同理,维持独立现状,也不是台湾人民自己可决定的,不是吗?

看懂「惩独第一案」不难,难的是认清自己的思维障碍,所谓「推远台湾民心」云云,根本就是台独诈骗信息,而我看许多中间派都信了。(作者为专栏作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