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在地心聲 「花蓮大山大海 不只太魯閣」

练习曲书店创办人胡文伟:阵痛期正是转型契机,以丰厚文化底蕴转译和延伸,花莲一定会愈来愈好。记者余承翰/摄影

「震后人潮少八、九成,绝不夸张。」祖居地在太鲁阁园区内大同大礼部落的太鲁阁族人简亚夫,几年前在新城老街,以母亲的名字开了「阿莎小米甜甜圈」。简亚夫说,震后近三个月,游客大减。长年推动地方创生的胡文伟也说,许多店家四月业绩连原本一成都不到。

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署统计,十一年来每年平均逾四四○万人次旅客造访太鲁阁,今年第一季游客就达一○三点六万人次,不仅比去年同期大增三成三,人次数量已是去年游客总人次的三成,但这股观光活水,却在这场地震中瞬间干涸。秀林乡长王玫瑰忧心忡忡地说,非常担心不少族人因封园而失业,例如在布洛湾台地屹立廿年的山月村,一夕之间被强震击倒,以太鲁阁族人为主的四十名员工遭资遣。

燕子口、砂卡礑等受灾严重的景点,预计得等七年才会开放,花莲县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谢东颖说,「太鲁阁的伤和恋爱一样,失恋时很痛苦,但给它两、三年,就会好起来。」业者没时间哭泣,得踏上观光转型自救之路。

胡文伟已串连新城、秀林商家组成商圈协会自救,更希望透过一级生产、二级加工、三级旅游导览,把花莲观光做得更致密扎实,「花莲有海岸线、纵谷、赏鲸等不同风景,此时正得好好思考,如何规画成与社区连结的深度小旅行」。

「没了太鲁阁后,我们还剩下什么?」花莲县旅馆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张琄菡自问之际强调,花莲从大山到大海,只要短短十五至廿分钟,观光条件绝对傲视全世界,应从山到海规画,再填充特色景点,才能强化对国内外旅客的吸引力。「花莲绝对不只太鲁阁。」观光处长张志翔表示要趁太鲁阁休养生息,让亮点出现,如规画纵谷线、海岸线、茶香原民风味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