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脑瘫患儿在医生的帮助下学会行走“迈”进校园

■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通讯员/关益香

“要记住啊,你的数学的确可以说是体育老师教的。”11月11日下午,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童康复训练室传出阵阵笑声。这是康复科医生戴伟航和脑瘫患儿小龙(化名)之间的对话,轻松且略带“戏谑”,显示出医患间长期相处下来才有的亲切与信任。

近日,小龙的妈妈杨女士将一面印有“妙手仁心 恩重如山”的锦旗赠给医生戴伟航,感谢他这5年来在小龙身上所投注的全部心力。因为这5年日复一日的辛苦训练,小龙已学会独自行走。也正因为小龙掌握了“走”的能力,他才可以到普通学校去上学。

脑瘫患儿5年来苦练站立行走

今年9月秋季开学,7岁的小龙在妈妈的陪读下,顺利在所在户籍地入读小学。至今过去3个月,小龙开始慢慢地适应校园生活。回想起小龙的训练过程,杨女士十分感慨,其中医生的付出更是让他们一家人感激万分。在杨女士一家人的心里,医生作为孩子的“引路人”,称得上是“恩重如山”。

小龙是一名29周+的早产儿,出生时曾缺氧窒息。在他出生3个月时,父母注意到他的运动发育落后于同龄儿,便带着他到广州的医院检查并做相关治疗。1岁时,小龙被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这导致他的下肢肌张力高,不能独立站,扶走时动作僵硬、稳定性差,从此,康复训练成了这名幼童每日的功课。

2019年3月,年仅1岁7个月的小龙便在父母的陪伴下,开始到市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接受治疗,而戴伟航就是他的大运动康复训练老师。戴伟航根据小龙的实际情况,定制了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治疗方案,主要以痉挛肌肉牵拉放松、降低下肢肌张力、提高核心肌肉力量为主,引导小孩主动运动。

3岁时学会站,6岁左右才学会走,5年的时间,小龙仅仅是为了学习站立和行走。戴伟航告诉记者,对于脑瘫患儿而言,每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背后,需要像“专业运动员”一样重复训练分解动作。医生把完成一个动作所需要的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一步步带患儿进行训练。可以说,小龙从小就在接受如运动员般的严格训练,而戴伟航就是他的“体育老师”。

医生化身“兴趣老师”陪伴患儿训练

“戴老师不仅仅是小龙的康复训练医生,更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杨女士说,在小龙康复过程中,戴老师精心设计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将有趣的游戏、知识融入训练动作中,让原本枯燥、艰辛的训练变得充满乐趣,提高了小龙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小龙的每一次进步,离不开戴老师的爱心和耐心陪伴。

而严格的康复训练,对于一个娃娃来说,不容易接受。小龙也时常哭闹,甚至抗拒到医院接受康复训练。据杨女士回忆,小龙在四五岁时,对地图上的国家、地名十分感兴趣,一天到晚地图不离身。这时,戴伟航便化身“地理老师”,一边给小龙讲解世界地图上的国家和首都,一边带他做康复训练。

“冰岛的首都还是小龙告诉我的,否则我还不知道。”采访当天,当戴伟航和杨女士说起这件趣事时,小龙在一旁咯咯笑,依旧清楚地记得并讲出冰岛的首都是雷克雅未克。小龙笑着插话说,以前是爸爸带他看的地图,所以他很喜欢。如今,他喜欢看《山海经》,这是他哥哥教给他的。除此之外,戴伟航在训练过程中,教小龙学会数数。比如半蹲的动作要练习100遍,小龙负责数数,慢慢地就学会了。这也是戴伟航对小龙调侃说他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缘故。

康复训练奏效患儿圆了上学梦

对于去上学这件事,小龙有自己的想法和期盼。“去上学可以交很多的好朋友。”采访中,记者发现小龙的语言表达虽然缓慢,但思维却很清晰。一开始,杨女士是在教室里陪伴小龙上学,随着他逐渐适应校园生活,她便到教室外面等他下课。杨女士说,学校的同学都很关照小龙,课间也会带着小龙到教室外面玩耍。

戴伟航表示,小龙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起码可以到普通学校上学,其中这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在这5年来,小龙父母风雨无阻地带孩子到医院做康复训练,并且将医生的训练指导贯穿至孩子的日常生活。目前,小龙的康复训练仅仅初级阶段性的“毕业”,还需要继续训练学习,以期未来行动不受限。

面对家长的致谢,戴伟航说,在从医路上收获患者的信任,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他前行的动力。作为一名医生,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利用专业知识,同时付出所有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帮助每一位孩子进行康复。

采访间隙,记者看到小龙会时不时地进行爬梯、跳跃的训练,这是近期戴伟航给他布置的训练作业。杨女士说,小龙在课间玩耍时,会突然停下来做这些训练的动作,这让她倍感欣慰。

来源:阳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