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在学生死伤事件下的校园危机在哪里
面对这案件前,相信执教者们心中一定都充斥着深深地疼痛。因为我们都知道孩子们所处的校园,其实并不安全。只是大家都直指病态杀人犯的恶行恶为应予以极刑,而忽视掉校园安全的真谛。
回归校园安全事件中思考问题,教育部每学期均针对校园安全要求学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此引南投联络处资料),表格中针对校园危安角落、演练、巡堂、监视设备检查、警方安全协议支援以及通报,其实已经相当详尽。前几年间,教育部也特别拨款与学校设置最少四只的监视设备。
只是这样的表格与调查最后仍难避免北投区国小入侵案件的悲剧产生,问题并不在于校园的围墙有多高、监视设备有多少与警方有没有定期巡察这几件事情上。当我们再次回顾新闻,这个事件发生时间是在学校的放学时间,多数的老师多是在校门口甚至是教室中保护学生安全,校园内的人力基本上是全员出动的状态。
在地点规划上,多数的学校应该都有把厕所规划入校园危险角落了,但是当这个社团活动在进行期间所处的教室位置是否过度偏僻,或是完全没有其他班级在附近时,基本上危机就已经悄然产生。接着一个静态式的社团甚至是动态性的社团活动,大人的基本配置为多少?就光古筝老师一个人,就能够保护所有的学生吗?其实这答案也很明显的被否定了!
从这次北投区国小社团活动时间发生学生死伤事件上,很少人看出问题的症结点是在『课后活动区域是否妥当』与『危安人力配置是否充足』这两点上。
当然活动区域安排与人力配置这两件事即使安排妥当,顶多也只能让此类校园死伤事件降到最低而已。因为如果区域安排妥当,来回走动的教师或人员增加,甚至社团活动时间增加人力搭配课程这样也可以达成目的。
相同的未来校园类似的活动,包含像课后辅导、夜光天使与校外参观甚至是夜间假日开放校园上,均需谨慎思维『确实规划活动区域』与『增加人力配置』来维护下一代的安全才是。
●作者唐宇新,花莲,国小教师。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