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学苑》余孟孟:我认识的奇人朱高正(余孟孟、张其成)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陆讲授阳明学。(图/作者余孟孟提供)

「高正是一个奇人,很多时候你不能用常理去估量他。」

2017年8月10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我在办公室改稿子,突然发现朱高正先生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一篇文章。打开一看,原来是朱杰人先生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本体即功夫——走进阳明学》所作的序。序的内容并没有就阳明学或高正先生对阳明学的研究进行大力的阐发和评论,而是主要讲述了他与高正先生交往的点滴故事,以及他「懂得」的高正先生。

这便是其中的一句,也是最引起我共鸣的一句话。

朱高正先生的确是一位奇人,是我见过的最具传奇气质的一位人物。

第一次与高正先生见面,就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世间真有如此「内功」深厚之人。记得是2011年冬天,当时我还在郑州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任职。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朱高正先生光临研究院。他穿一件白色衬衫,风度翩翩;虽头发花白,但满面红光,踏着大步进来,真的是「来者不善」。我上前握手,冰冷的双手立刻被热气包裹,果然是「出手不凡」。要知道,当时我穿着羽绒服还觉得手冷脚冷,他只一件衬衫,从风雪中穿过依然热气腾腾。当时我吃惊到惊骇:不是要来一位台湾的学者吗?难道来了位武林高手?这么冷的天,他是如何做到「神功」护体的?后来才知道,高正先生因为研究《易经》而迷上太极拳,修习多年,的确功力深厚,所以他常年四季不管风霜雨雪都只是衬衫一件。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高正先生在《易》学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据说已经达到了化境。与他聊天,他很容易就会说到《易经》上。六十四卦,随便抽出一句,他都能接着往下背,而且他会把《易》学用在分析国际大事上,企业管理上,以及人事、教育、修养等方面,可谓「上学而下达」。除了《易经》,高正先生对宋明理学,特别是朱子学、《近思录》的研究非常精到,出版过相关的著作,也在全国很多地方开讲过「朱子家训」「近思录通解」等主题,深受听众欢迎。因此,很多人便把高正先生称为国学大师,以为他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陆讲授阳明学。(图/作者余孟孟提供)

实际上,高正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研究西方学问的专门家。他于1954年生于台湾云林县,197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之后,去德国波恩大学深造,学的是康得的法哲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高正先生于1990年出版的德文著作《论康得的人权与基本民权学说》,被全球哲学权威刊物《康得研究》季刊评为当代研究康得法权哲学之必备著作。由此可见他在西学方面的造诣。

虽然深研西方哲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中国传统学问。他常说,他在高中时代就读过《近思录》和《传习录》,并且非常喜欢。后来做学术研究,他也始终把西学与中学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上来研究。所以他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中西融通与中西比较的特点。比如,在朱子学的研究上,他就把康得及其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作为对照和比较的物件,有了这个参照系,他对朱子的解读就和别人不一样,常常能言别人所不能言之道理,能发别人所不能发之高论。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陆讲授阳明学。(图/作者余孟孟提供)

高正先生有一本书的书名就叫《从康得到朱熹——白鹿洞讲演录》,因为通俗易懂,又会通古今,所以我非常喜欢,读了好几遍,还在书上做了许多记录。有一次,见到高正先生,我拿出书请他签名,他欣然提笔。接着对我说:「这本书的内容还可以,但我的另一本书《近思录通解》,你要好好读一读,那本书的含金量是这本书的十倍。」《近思录》是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北宋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思想精华,是研究朱子学,研究「四书五经」的阶梯和入门书。高正先生对这部书非常重视。这是学问方面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生命方面的原因。他早年读《近思录》一遍又一遍,可就是读不懂。后来,当他查过族谱,确认自己是朱熹的第26代孙后,他便下定决心重读《近思录》,最后终于吃透了这部书。

可见,有时候强烈的使命感真的可以助人成就很多平常无法想像的事情。

听过高正先生讲课或跟他聊过天的人,应该都有一个深刻印象,那就是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烂熟程度,真的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甚至可以大段大段地背诵,这一点当代很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是做不到的。

大家都说,高正先生记忆力超凡,说他过目不忘。其实,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过目不忘的天才。因为多次交往,比较熟惯的原因,高正先生跟我讲了他烂熟经典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复记诵,温故而知新,如此而已。只是高正先生下的功夫比一般人,比一般学者都大。

一般情况,他早上五点钟就起床了。夏至还会更早一些,四点起床。他每天早上都有要做的功课,先是站桩打太极拳,并把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背一遍。然后背《周易》卦爻辞。然后,每天上午抽20分钟温习一次近期的主要研究物件,比如以前是《近思录》,现在是《传习录》的精华。下午则把《周易》的系辞传、说卦传温习一次。据高正先生说,他这种早起背书的习惯从高二就开始了。于是他就这样年年如一地把反复读诵经典的习惯坚持了下来。

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地读经典呢?高正先生说,读书有三个阶段,书需成诵,把经典记诵下来是基本功夫,是第一阶段。能够根据经典中的内容,随时随地地细思、深思、精思其中所含的义理,便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对经典所含的义理自然而然地心悦诚服。同时,将书中的教诲作为自己的行世规则,这样道即在我,我即大道,融二为一,也就是知行合一。正如王阳明所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高正先生还有一个独门方法,就是做卡片。在研究「四书」时,他先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反复读了十几遍,把比较重要的章句用笔划下来,再列印出来,做出12张卡片,每张卡片约1300字,12张共15000多字。他平常没事就把这12张卡片拿出来反复玩索。12张卡片精熟之后,他又从这些内容中挑出更精华的,再浓缩成3张卡片。最后,再把这3张版的浓缩成1张版的。1张版的四书章句就是儒学最重要的内容了。根据这种读书方法的心得,高正先生出版了《四书精华阶梯》一书,把四书的内容分为「初阶」、「中阶」和「高阶」,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学习「四书」。这也是高正先生首创的阶段式循序渐进读书法。

在读书方面高正先生高人一筹,至于讲演他更是出类拔萃。在学术圈,学问博大的人不少,下笔如有神的人也不少,但还能出口成章、富有感染力的人就不太多了。但高正先生非常善于讲演,不管是在讲坛上,还是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他讲起话来总有排山倒海之势,声情并茂,让人不得不侧耳倾听。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就说,高正先生讲演节奏有度,善于分析,解说明白,他的讲法是真正的儒者的讲法,而不是教授的讲课。

也许因为精研中西方哲学,又练习太极拳,还在讲演方面深造自得,让高正先生修炼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大师气质,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气象。这种气质和气象,不因身材的高矮、衣着的素艳而有所损益。具有这种气质和气度的人,在人群中一眼便会被分别出来。2012年,我负责中原基础教育研究院在河南省尉氏县的暑期教师培训专案,我们请了十多位专家,其中就有高正先生。记得当时高正先生来到培训所在的校园时,正是学员休息时间。大家都在会场外三五成群地聚着聊天。高正先生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书,步履轻盈而潇洒,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在他的身上。非常明显,那种气度,那种风采,那种文化魅力,聚合在一起散发的精神能量是非常大的。他还没开口,只是轻轻走过,所有人已然都被镇住了。这一幕,我想自己会终身难忘的。

可就是这样的一位文化大家,曾经竟然在台湾坐过牢。我和很多人一样,当初也非常好奇:高正先生为何会坐牢?他直言不讳,是当年在台湾政治斗争的结果。如果对高正先生有所了解,一定知道他在台湾政坛曾经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是民进党创党元老之一,支持两岸统一。蔡康永和小S主持的《康熙来了》曾请高正先生去做过一次节目。这次节目非常精彩,像我这种对娱乐节目完全无感的人,竟然看了好几遍。节目里提到了高正先生在台湾立法院打架的事,也提到坐牢的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正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监狱的门,砰得一声关上了。那一瞬间我就顿悟了。我说,人生若是看不开,哪里都是牢笼。人生若是看开了,哪里能够牢笼住我们自由的心。」高正先生的确是看开了,在坐牢的三个月里,他为朋友的新书写了一篇序,还为自己写了一本书。走出牢房时和进牢房时,心境是一样的平和。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陆讲授阳明学。(图/作者余孟孟提供)

高正先生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问和人生修养上,在一些小的玩笑事件上,也充分地显现了出来,进而暴露出他是一个非常好玩、又富有个性的人。记得在《康熙来了》那个节目里,小S八卦地问高正先生在德国留学时有没有女孩子追他。高正先生则说:「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小S便来了神:「那一定是有了!」高正先生则说:「哎!那你怎么知道。我只说拒绝回答。因为我无法回答。我若回答有,那就对不起我老婆。我若回答没有,那又显得我太逊了。所以我拒绝回答。」这种幽默回答真的是一种高明的智慧。

2017年是理学开山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4月底的一天,高正先生打电话给我,说是准备去周敦颐的故乡永州道县去看看,想了解一下比较便捷的路线。道县我虽然去过,也是专程去看周子故居和月岩的,但从长沙如何方便地过去却不清楚。我便打电话给在永州的湖南科学学院国学院院长张京华教授,说了此事。京华教授非常高兴,说高正先生的道德文章他非常敬佩,这次能去永州是一件好事,也是一次学术交流的机遇,并表示会接待高正先生,这样既方便高正先生去道县进行文化考察,也方便国学院师生向高正先生请教学习。此事因为有京华教授的鼎力支持,便妥当了。后来和高正先生在长沙再次见面时,我问及此事,他非常高兴地说,很感谢京华教授,让他有了一次快乐的文化行走。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正先生在大陆文化教育界的受欢迎程度。

前立委朱高正生前常赴大陆讲授阳明学。(图/作者余孟孟提供)

一位学贯中西的学问家,一位搅弄台湾政坛的政治家,一位具有演讲天赋的国学主讲人,一位妙手着文章的文化大家。这样的高正先生自然拥有很多粉丝,也拥有很多「高大上」的朋友,知名如朱杰人先生都感慨高正先生的朋友圈太大,大到了他「有点适应不了的地步」。按理说,具有如此庞大且高端的朋友圈,高正先生怎么会记住如我这般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后辈年轻人呢?可是,他竟然就记住了,并且还没有什么分别心。

2017年8月初的一天,我突然发现手机上有个未接来电,是高正先生几分钟前打来的。我便拨回电话,许久没人接。过了一会,我又打回去。那边便传来高正先生低沉有力的声音,说他现在深圳,准备回台湾了,打电话也没什么事,就跟我说一声。还说,过一阵子他还会再来长沙。我便说了一些让他保重的话,再无其他。

高正先生的这次来电,让我内心非常感动。我一个年轻后辈,又没什么社会地位,他本可以不必跟我讲他的行程,自然有很多高大上的人希望知道他的平常动向。可是,他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不按常理。可见,高正先生的内心是澄明的、真诚的,他是一个具有真性情、毫不囿于世俗的人。

一天晚上,在书房喝茶,我和妻子随意聊起自己和高正先生的这些交往,并感慨他的为学与为人。妻子突然问我:「朱高正先生这样的大人物,他会把你当什么人呢?」一下问得我不知如何回答。沉思良久,我说:「朱高正先生应该把我当成一个比较好学的小朋友吧!」其实,不管高正先生把我当什么,这几年,与他结识,让我在学问、做人、处世等方面都了很大长进。所以,我只知道,我当他是师者,一名可遇而不可求的师者。

附张其成老师敬献挽文:

惊悉朱高正先生逝世,特致最深切的哀悼!不久前还蒙高正先生介绍与台湾爱国「名嘴」黄智贤认识,共商两岸文化交流大事。不意竟成天人永隔!恸哉!

高正先生是「台湾第一民主战舰」,是维护两岸统一的坚定斗士。他创办《中国通》杂志,推进祖国统一,传播中国文化。他特嘱我在《中国通》连载《太乙金华宗旨解读》,并推介在台出版,以中华文化助力两岸统一。

高正先生是著名的易学家和现代易学事业推动者。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捐资支援我的恩师朱伯昆先生成立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又不懈努力推动成立了国际易学联合会。我有幸在伯昆先生和高正先生的领导下开展一些工作,参与易学学术研讨,不仅亲历高正先生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而且目睹先生高超的记忆能力和透辟的学术见解,深为叹服!如今先生驾鹤西去,与恩师伯昆先生聚首仙界,遥祝先生一路走好!先生不朽!先生千古!

张其成敬挽于2021年10月23日晨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第8期及善品堂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

(本文授权中时新闻网转载)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