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qí红尘”读音乱改,教材主编温教授2024最新回应:不改才乱

大家都知道,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字的读音变了,而且有时候还变来变去的。对此,很多老师和家长表示很不习惯,也不理解好好的为什么要改,甚至有人觉得这是“乱来”。

比如“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80后一般都读“cui”吧,而现在变成“shuai”了,00后可能都不知道有“cui”这个读音。

还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以前读“xia”,现在读“xie”。在古诗中,很明显读“xie”是押韵的,这样整首诗也更有诗歌的韵味。

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ǎ)”我们以前学的都是这个读音,现在变成“yě”了。

很多人都不能接受,韩愈的《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的“石”读音也变了。“石”以前读“dàn”,现在读音变成了“shí”。

有人开玩笑说:真是服了,寒窗苦读12年,归来仍是文盲一个。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骑”的读音也变了。“一骑qí红尘”,真让人啼笑皆非。

等等吧。

大家觉得,古诗文中的读音还是保持以前就好,没必要迁就现代读音,而现代有些读音也没必要改,不必迁就部分读错的人。

那么专家到底怎么看呢?

对于老师和家长的疑惑,教材的主编温儒敏教授于2024年10月9日又一次出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解答(以前也回应过质疑),主要是针对古诗词读音变化的。

首先,温教授说现在教材上的读音都是统一用现代普通话音的,就算是古诗文也不例外,如果有的用古音,有的用普通话音,这才是真正的“乱”。所谓“普通话音”,应该指的就是《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读音。

对于这点,有人觉得专家们多虑了。大家认为古诗文该用古音就用古音,这部分内容也不多,需要读古音的汉字也很少,而现代文用普通话语音,只要老师跟学生讲明,学生应该都能接受,其实根本不会乱。

其次,温教授说两种读音都算对,像“斜”读成普通话xie或者古音xia都行。

但有的老师表示担心,认为这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为万一试卷有相关考点,学生就不知道填哪一个了,而且试卷往往有标准答案,填古音可能算错。

再者,温教授说所谓“古音”,也不一定就是“标准读音”,或许根本不存在什么“标准古音”,因为语言读音往往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所以,大家不必纠结古诗文是“古音”还是“普通话音”。

大家可以看到,教材注解中也会特别标明某字的“旧读音”,意思大概就是两种读音都可以。

温教授说的似乎也有道理,只不过大家还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读了很多年的读音突然变了,古诗文读起来也不押韵了,即使接受也需要一段时间。

还有一点让人疑惑,教材普通话变调标注的是变调之后的音,比如“遥知不是雪”中的“不”是第二声。有人认为标第四声才对,这是语音连读变调,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写出来,而写出来会让学生误会是“多音字”。

还有,希望不要因为很多人读错了,而更改读音,比如洁癖(pǐ)、症(zhēng)结、氛(fēn)围、应(yīng)届、一场(cháng)空等读音很多人读错了,读对的人反而很少。希望专家们不要迁就读错的大多数人而更改读音。

家怎么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