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用AI写APP 3天工作量5分钟OK

▲嘉义大林慈济医院开发行动护理APP,是以护理核心作业为主轴的个人行动助理APP。(图/CTWANT提供)

图文/CTWANT

「在民国70年代,住院医师的第一要务,就是每个礼拜开会,大家要抢在100多个实习医师前,到X光室排队预约借片子,这就可能要排一整个早上。」大林慈济医院院长赖宁生告诉CTWANT记者,如今医护人员用自家工程师以ChatGPT为基础写成的「行动护理APP」,过去三天的工作量5分钟搞定。

位于嘉义的大林慈济医院,在2019年成立智慧医疗中心,一开始任务是把医院资料数据化,不过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医护环境有了新变化,也让这个「田中央」的医院,罕见拥有自制研发APP的能力。

「现在全球都缺护理人员,缺到医院必须关床因应。」 大林慈济医院护理师部副主任林静享表示,主要就是因为工作压力高、工时长、薪资低,职业寿命不长,临床上常会看到护理人员人手一块板,上面夹着满满满的代办事项,「资讯化程度越高,却反被电脑绑的越死,」因为他们必须详细记录病人的资讯,每天下班后都还必须在电脑前「写回忆录」,护理人员普遍有「遗漏焦虑」,就怕漏了什么、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大林慈济医院以护理师为中心点出发,这两年因ChatGPT问世后,加速开发出「行动护理APP」,跟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直接同步,还导入AI,让护理纪录可以直接用讲的,带一支手机就像同时带着所有人的病历,做任何事前可以先查病患的资料、核对给药资讯,让护理人员解放双手,医生也能直接在APP上联系,不会被电话打断工作,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下班时间,能花更多时间在临床上。

▲大林慈济智慧医疗创新中心主任林庭光。(图/CTWANT提供)

「其实我们有些开会也不用PPT了,直接看手机」心脏内科医师林庭光就是大林慈济智慧医疗创新中心主任,他跟CTWANT记者解释为何要自制APP,若用别人的系统,没留下自己的knowhow,想要什么额外功能都只能拜托厂商、还不一定会做,且医院投资硬体、可能10年后就不能用了,没办法换零件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手机是我的平台,AI就用微软和ChatGPT,」以此开发出行动护理APP,就能让大家工作顺利、准时下班。

他举例,过去外科助理每3个月都要做一次总整理,大大小小的数据要到处去捞资料,过去花3天的工作量,现在5分钟就能完成,还能随时做不同时间段的分析。

林庭光笑说「其实我是一个很好的使用者,任何电脑系统到我手上都会当机,因为我会找到他的极限」,年轻时梦想就是想当发明家,现在有AI让程式的门槛变低,手机也很方便,可以轻松做出工具,让人很兴奋,「自己做,反而比买外面的系统还快」,同事提出要什么需求,他们就能马上改好,「每个人都觉得是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不断地维护APP,就像是『变形金刚』,今天看到的、跟下个月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真的很感谢科技的发展,让医疗有脱胎换骨的机会」。赖宁生表示,这可以让医护人员同时水平展开各单位的数据,未来等资料越来越多后,就是分析纵深,接下来看能否做预测与建议。

▲广达董事长林百里成功抗癌,积极投入AI的医疗照护平台。(图/CTWANT提供)

生策会会长翁启惠表示,台湾在AI布局超过20年,加上台湾的医疗指数是世界第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健保资料库,也已建立新的人体生物资料库,如果结合AI来处理与分析医疗大数据,将开发更精准、有效率的早期预防与检测创新产品;未来台湾生医产业也将从疾病治疗为重心,拓展至涵盖更前端的精准预防与健康促进。

「我不是医生,只是个工程师黑手,但政府5年前说要推动智慧医疗,我们就全心全意投入项目」今年75岁的台湾首富、广达董事长林百里,曾在2005年被诊断出肺腺癌,成功抗癌19年未再复发,8月时他提到广达做AI的医疗照护平台,需要上山下海、研发成本很贵也很难,目前支出和收入不成比例,但能帮助医生「是做AI人的理想」,所以他会在这领域努力坚持到80岁以上。

延伸阅读▸ 白袍科技1/智慧医疗成ICT显学 佳世达造医药一条龙明年300亿营收「桌顶拈柑」▸ 宠物情缘/领养9岁天使狗狗 陈忻玥越爱越深:我们是灵魂伴侣▸ 原始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