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薪水知多少3/健保、工時、缺人才 醫療品質崩壞中
医界人士表示,医师人才流失,恐造成医疗品质下降,不利于国人健康。图/本报资料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师饱受染疫威胁,今年又受疫后「免疫负债」影响,民众就医增加,健保点值稀释,整体医疗环境恶化,在住院医师招募上,选择皮肤科、眼科、泌尿科或医美等领域者众,不愿进入内、外、妇、儿等科别服务。医界人士表示,医师人才流失,恐造成医疗品质下降,不利于国人健康。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表示,约十多年前,国内曾有内、外、妇、儿、急诊住院医师招募不顺的「五大皆空」,随卫福部提出相关奖励措施,近年来人力缺额渐有补齐,但随着医疗自费市场发展,住院医师多选择不需照顾住院病人、医纠风险低,待遇还不错,又能兼顾生活品质的科别,皮肤科、骨科、眼科、泌尿科等竞争激烈。
医院协会副理事长朱益宏也指出,医疗环境逐年恶化,不仅护理师流失,加上急、重、难、罕医疗诱因不足,各医院招募住院医师在内、外、妇、儿等科别确实遇到困难,而社会风气功利化,也让医学系毕业生选择皮肤科、眼科等,这样的问题在10、20年前就已开始,今年再度出现。
洪子仁说,医院主要照顾急、重、难、罕病人,即便住院医师选择皮肤科、眼科等,这些科别也有基层诊所提供服务,而非医院主要发展科别,对医院运作影响不大。但近年发现,儿科、外科医师逐渐减少,儿科受少子化、医疗服务健保给付低影响,外科则是手术风险高、工作劳累等,影响新血投入意愿。
洪子仁建议,卫福部应加速建置儿童医疗网,提高健保给付,补助儿科、外科医师薪资,吸引住院医师加入。但长期来说,政府须增加整体医疗投资,投资不足,健保点值偏低,影响医院、医师收入,恐造成医学生不愿投入,医院更新设备速度减缓,连带影响医疗品质、国人健康指标,成为未来隐忧。
朱益宏指出,若医师走向诊所等自费市场,长期下来,医院人力不足,现在部分主治医师须负担夜间值班等工作,或须努力开发更多的自费项目,更分身乏术从事教学、研究,而可能影响医疗品质。整体医疗环境为基本工程,「如果基础工程不好,上面盖再多美仑美奂的房子,都是没用的」,因此短期的给予加薪、补足点值都非长久之计,政府有责任更重视医疗投资。
利用平均余命、癌症存活率、新生儿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或急性心肌梗塞(AMI)住院后死亡率等各种健康指标进行跨国比较,洪子仁指出,上述这些指标,台湾在全球排名都在30多名,在亚洲主要竞争国家中,落后日本、韩国、新加坡。
1996年台湾民众平均余命74.95岁,韩国为74.15岁,当时台湾人比韩国人多活约1岁。但2000年后,台湾被韩国超越,2020年,国人平均余命为81.32,韩国则为83.43,已落后2岁;癌症治疗方面,台湾癌症5年存活率为14.3%,日本是30.1%、韩国则为18.5%,若不再增加投资,未来差距会愈来愈大。
洪子仁分析,世界各国经常性医疗支出中位数为12%,最高是美国16%,台湾约为6.1%,与墨西哥相近,高于土耳其,在健康投资是偏少的。但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5年提出,「医疗应是投资、而非支出」,呼吁各国政府增加健康投资,以延长国人平均余命、提升健康指标及医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