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给自家大楼“贴膜”,腾讯今天上了热搜

腾讯深圳总部滨海大厦的外墙,今天傍晚上了回热搜。

起因是这两天(10月14日是2023年世界候鸟日),腾讯请了几位师傅,一喷二贴三刮平,给大楼的外墙贴上了一层特殊的“膜”。

走近看,你就会发现上面布满排列整齐的白色波点。这可不是装饰品,而是为了让小鸟能够看清楚玻璃,不会撞上去受伤甚至是死亡。

这一举动,引来网友齐刷刷点赞:“暖心一贴!希望这种形式可以全国推广或者高楼玻璃幕墙在最初设计中就考虑到‘适鸟化’”“这是来自企鹅对鸟儿的关爱”……

事实上,为了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打造鸟类友好型建筑正在杭州、上海、成都等城市进行尝试。

据腾讯官方微信公众号透露,几个月前,由腾讯员工自发组建的防鸟撞项目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腾讯办公大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鸟撞调研。

巡查过程中,一位名叫yulan的员工,和保洁阿姨在滨海大厦楼外的玻璃幕墙下,短时间内发现了5次共有6只小鸟(麻雀和斑文鸟)在相同位置不幸死亡。它们,全部死于鸟撞。

鸟撞,是指鸟类因玻璃透明或反光的特性而无法辨认,进而撞击建筑或建筑上玻璃的现象。在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的北美,它已被认为是第二大威胁鸟类生存的人为因素,仅次于流浪猫捕食。

2014年的史密森学会报告称,在美国,每年有3.65亿-9.88亿只小鸟因撞上建筑而死亡,占当地每年鸟类总数的5%-10%。

就在10月4日,近千只小鸟撞上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的窗户后死亡,画面触目惊心。芝加哥麦考密克展览中心为北美最大的会展中心,它的建筑外墙大部分被玻璃覆盖。近期,刚好是一些鸟类秋季迁徙的日子。

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全球已知的候鸟迁徙路线共有9条,其中3条经过中国——东非-西亚、中亚、东亚-澳大利西亚,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版图。也因此,迁徙季的鸟撞事件在国内也时有发生。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李彬彬曾深度参与鸟撞研究项目,也是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发起人之一。根据《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2023年度报告》显示,在2022年秋季与2023年春季的系统性调查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分别发现120起与70起鸟撞事件,共覆盖全国范围内的1041栋建筑。

李彬彬曾对鸟撞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过解释:

1. 夜间迁徙的鸟类会被城市灯光所吸引,飞向光源,撞上看不见的玻璃。

2. 建筑物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透明的特性会造成可穿越的假象,鸟类无法识别玻璃障碍物导致撞击死亡。此外,玻璃会反射出周边的天空和植被,鸟类误认为是自然景象,继续飞行导致撞击。

3. 天气原因也可能导致鸟类更容易进入城市:晴朗和极端恶劣的天气更容易发生鸟撞。

那么,如何避免发生此类鸟撞事件?

李彬彬认为,建筑在设计建设之初,就可以减少大面积玻璃的使用;如果必须要用玻璃,可以选择蚀刻玻璃或彩釉玻璃等低反射率的,以防给鸟类造成可穿过的错觉。至于部分既有建筑,可以进行改造,在玻璃上粘贴带有波点、纹路或者不规则图案的贴纸、贴膜。

图片来源: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

为了让小鸟更容易看见玻璃,不少企业、学校、城市已经开始行动。

此次腾讯深圳总部滨海大厦所做的,就是让大楼的玻璃变得更“友好”:在玻璃窗户上贴了间距不大于5cm×5cm的波点图案贴纸。

图案之间的距离小于5cm,是为了让鸟类认为它们展开翅膀也飞不过这些“障碍物”;而图案以白色为宜,是因为玻璃映出的天空、植被都是深色的,白色可形成较大反差。

除了贴膜,在玻璃上画画也可以减少鸟撞。

杭州云谷学校的学生们,曾在校园里观察到鸟撞现象。学校便组织学生探索各种改造方案。起初是用丙烯马克笔勾勒细线条的图案,但仍有灰胸竹鸡、红胁蓝尾鸲误撞。几番尝试,最后大家发现丙烯马克笔绘制大色块的效果相对最佳。据云谷的小学科学老师透露,学校的5栋楼中,目前已有3栋进行了改造,基本每个楼层有不同的改造措施。

而在成都,一座安装有透明玻璃护栏的天桥,如今也贴了渐变色薄膜,并且使用一些飞禽剪影的图案。这座天桥刚开通时,多只小鸟曾撞击而亡,在网上引发热议。

视频截图

为了呼吁更多企业响应防鸟撞行动,腾讯也在今天表示,已在“观鸟君”小程序上传防鸟撞设计工具包,包括防鸟撞设计图纸、参数以及制作流程,供其他有需要的企业或机构单位免费下载使用。

小程序还设置有“鸟撞科普及上报专题”,如果大家遇到疑似鸟类受伤的情况,可快速学习施救方法或联系施救团队,也可上报相关情况,便于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进行鸟撞数据的追踪和汇总分析。而企业也可以通过“生命观察”小程序新建“鸟撞调查”项目,进行所在大楼的鸟撞记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鸟化改造。

文 | 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