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全力依然激发不出娃的内驱力?建议你一定试试这个办法
时不时有妈妈给我私信:怎么能够让孩子拥有内驱力?
说实话,你让我讲理论,我倒是有好几套。但是,具体得看用在哪个孩子身上,怎么用法。
作为家长,我们当然都希望孩子自带发动机,不用我们费劲,自己启动学习功能,“嗒嗒地”前进,真是太省心省力了!
那些身上没有发动机的孩子呢?家长推一推,他才动一动,家长若不推,他就原地趴着。
对有的孩子来说,很可能什么方法都没不管用。问题是全指望家长推,累死家长孩子也跑不快呀!
内驱力这东西吧,说科学也科学,说玄学也玄学。
你说孩子在学习上不积极不主动,但若是做他喜欢的事情,累死他也愿意;你说孩子之前学习一直挺自觉的,可是突然一天他就摆烂了,你怎么使劲激励都不管用。
前几天,有一位妈妈被家里的孩子气到吐血:
下午5点半就放学回家了,这都9点了作业还没做完。晚饭前,他说饿得做不下去;晚饭后,他说撑得坐不下。一会儿要尿尿,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告诉你件新鲜事,一会儿要手机查个东西.......
只要不是学习的事,啥都好玩:只要牵扯到做作业的事,立马就嗜睡虫上头。
气到妈妈拍着桌子吼:你这是打算要气死我吗?你作业是给我做的吗?学习是给我学的吗?你咋就没有一点主动性呢?
确实,有些处在中等和后面的孩子并不是因为笨才学不好,只是因为他不想学、不想学、就是不想学,无论做作业还是学习都好像是在给父母完成任务。
正所谓作业全靠催,学习全靠推。
最近学习了一个心理学理论——洛萨达线,也叫魔力线,适用于激励团队斗志,也适合激励儿童学习内驱力,据说效果很不错。
家里若有学习不主动的孩子,家长完全可以尝试一下。
“洛萨达线”是著名心理学者洛萨达提出的一个命题,一个人积极向上的情绪是由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合而成,最佳比例为17比6,这个比例的状态下人最积极向上,过高或过低的时候都可以使人的情绪状态变得消极。
怎么将洛萨达线理论应用于驱动孩子学习动力呢?
让孩子和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保持在17:6左右,就能最大程度调动起学习、做事的动力。
也就是说,给孩子的正反馈,要比负反馈多3倍左右,是让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的最好比例。
那些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孩子,是不是学习劲头都很足?
而那些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孩子,是不是容易破罐子破摔?
看到过一个统计,说中国孩子每天接受表扬和批评的比例是1:6,孩子每挨6次批评之后才会有一次表扬。
但是批评的话,实质上没有人爱听,孩子也是一样。
遭受批评的人心情通常是很沮丧的,当一个人时常被沮丧情绪包围的时候,他光用来调节自己情绪就需要耗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意志力,没有多少能量再用于自身成长。
中国式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不能让孩子太傲娇,要打压性的教育,喜欢指出孩子的缺点、做错的事情,名曰:希望你越来越好。
说实话,我也时不时地这样做。好像孩子的优点就应该自然存在,不需要说出来,但是,做错的事情一定要指出来,免得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想运用洛萨达线理论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要多给孩子正反馈,多表扬孩子。让孩子知道他的付出会被看见,让他有成就感和优越感,他才会有更强的驱动力。这其实跟我们工作一样,如果你的领导经常挑剔你工作当中的缺点,对你的做得好的部分只字不提不提,你会怎么想呢?肯定心里很不爽,下次不会卖力工作了。但是,那些情商比较高的领导,会经常肯定你的工作成果,这让你越干越有劲。这个方法要求家长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努力撅弃喜欢打压式教育的方法,用表扬式教育来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特别是某些淘气的男孩子,在学校里他们被安静文静的女生嫌弃,被喜欢听话孩子的老师批评。回到家,我们一定要多肯定,多表扬,给孩子多一些正面的反馈,给他的能量加点油,他才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来抵抗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那就会有人说了:如果只表扬不批评,会不会养育出一个没有抗挫折能力的孩子?首先,抗挫折能力不是被打压出来的,而是内心有安全感的孩子才会有更强的心理力量去对抗挫折,能接纳、认可自己价值的孩子才不怕别人的打压。其次,肯定孩子、表扬孩子,并不是浮夸。表扬并不懂于拍马屁,不是简单的一句“你很棒”。你必须真正了解孩子,也要跟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上,这样,你的肯定和表扬才会真正给到孩子力量。带着爱去看待孩子,用心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他比昨天只是进步了一点点,我们也要表达出来,让他知道他值得父母的爱,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表扬孩子不是为了表扬而表扬,表扬的主要目的是给孩子释放压力、增强信心,对好的表现正反馈,对差的表现表示理解,并提出新的选择,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气馁。第三,内驱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内驱力并不是你启动起来就会一直持续有动力,它也是动态变化的。遇到困难它会退缩,过一段时间需要加油。所以,不要为孩子的状态有起起伏伏而焦虑。只要你用对了方法,总会有效的,可能过程曲折,可能时间有长短,可能需要你持续发力。但智慧的你总有办法去慢慢解决是吧?人生,个人成长也好,带娃也好,工作也好,就是这样一步步见招拆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