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足壮海军威! 「丹东一号」沉舰证实为甲午致远舰

大陆中心/台北报导

123年前,「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在危难关头撞向敌舰...... 那段悲壮历史改变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命运。辽宁省丹东市公布,从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共3年的水下考古研究,「丹东一号」沉舰证实甲午战争时的北洋水师主力战舰致远舰,也让人想起当时舰长邓世昌的壮烈牺牲情景。

「丹东一号」沉舰遗址地处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约50多公里的海域,距离最近的大鹿岛约20公里。2013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配合丹东港海洋红港区的基建项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专案,至2016年10月结束,取得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

报告指出,该项水下考古工作历经档案研究、物探搜寻、沉舰定位、探摸试掘、身份判别、保存状况确认、回填并实施初步保护措施等阶段,确认「丹东一号」沉舰(致远舰)残长约61米,最宽处11.5米,舰体保存的高度约2.5米(推测原来高度在8米左右),由于海战创伤和后期破坏,舰体损毁严重,但仍可确认舰体的水密舱室锅炉舱、穹甲板等部位。

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丹东一号」沉舰考古调查领队春水说,出水的200余件文物多为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武器配件。重要的出水文物有「致远」刻铭餐盘、穹甲、方形舷窗、鱼雷引信、水烟袋、57毫米哈乞开司炮肩托、致远舰大副陈金揆所用单筒望远镜等。其中,带「致远」刻铭餐盘以及刻有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名号的单筒望远镜尤为珍贵。

周春水表示,陈金揆单筒望远镜保存基本完好,仅中部被挤压破碎,包括三个目镜片、一个物镜片。望远镜全长50公分,物镜长7公分。物镜上刻有英文花体字,初步辨识为「Chin Kin kuai」;他在致远舰上官职仅次于舰长邓世昌,作为留美幼童就读于麻省新罕布希尔州菲力浦艾克瑟特中学。

周春水表示,舰上的加特林机关枪铭牌尚存,铸有武器名称(GATLING GUN)、公司名称(SIR W.G ARMSTRONG MITCHELL & Co. LIMITED)、口径(0.45)、型号(1886)、产地(NEW CASTLE ON TYNE)等信息,相当珍贵。

为避免海水铁质舰体的侵蚀,水下考古队对致远舰采取了牺牲阳极的保护措施,也就是在舰体加贴锌块,通过定期更换,减缓海水的侵蚀。这是中国水下考古作业中的一项创新。

下一步,辽宁将尽快划定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并积极申报相关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妥善保护。 周春水说,未来对致远舰的研究仍将继续。通过对舰结构的了解,可以还原当时的造舰技术;通过致远舰的发掘去了解舰艇和武器构造,促进对世界舰艇史的研究。

致远级巡洋舰是指清朝北洋水师在1886年向英国军购,另外一艘为靖远舰‧由英国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Armstrong)成造,每艘造价28.5万英镑(当时约84.5万两白银)。致远及靖远属防护巡洋舰,装有钢制「穹甲」(水平装甲),所以又称「穹甲快船」。

致远级排水量2,300吨,航速达18.5节,是北洋水师主力战舰中速度最高的。致远、靖远及同时在德国订购的经远、来远在1887年底完工加入北洋水师后,清政府便由于各种原因停止装备北洋水师。结果在1894年「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及靖远已是北洋水师最为新式的军舰。

9月17日的海战中,由邓世昌管带(舰长)带领的致远奋战5小时后弹药用尽,船只重创。在危急关头,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准备用冲角撞沉日本主力舰吉野右舷,最后由于被炮弹击中爆炸而未能成功,全舰官兵共246人殉难。

邓世昌在坠落海中后,随扈抛救生圈给他,但被他拒绝而没顶。由于邓世昌的壮烈牺牲,当时举国震动,清末书画家高邕(也有资料认为为光绪帝亲书)为此撰写了著名的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