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史上的今天:育碧平台动作游戏代表《雷曼》
如今提起育碧,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起“刺客信条”、“孤岛惊魂”等拥有庞大分支的游戏系列,但早在这些产品诞生之前,传奇制作人Michel Ancel就用一款平台动作游戏的《雷曼(Rayman)》震惊了业界。
这款作品最早诞生于1995年9月1日,在雅达利那台非主流的32位主机美洲豹(Atari Jaguar)上首发,很快又在9月9日推出PlayStation版本,此后相继被移植到世嘉土星、MS-DOS、GBA、GBC等多个平台,从侧面反映了这款系列鼻祖的强劲影响力。
作为一款横版平台动作游戏,《雷曼》采用了偏欧美式的卡通画风作为美术基调,玩家需要控制造型简单、动作丰富的主人公雷曼突破重重关卡达成目标。很显然,要用业界最经典的游戏类型之一做出脱颖而出的效果,必须得有自己的特色才行。
游戏虽然也借鉴了类似“吃金币奖命”这样的经典设定,但总的来讲还是把制作重点放在了动作探索及解谜的过程上。经过制作组的反复打磨之后,最终在操作复杂程度、玩家的挑战欲、游戏整体爽快度之间找到了比较完美的平衡点,既能吸引玩家不断挑战新的关卡,同时解谜和动作方面又不会造成太强的挫败感。
部分隐藏内容虽然对玩家的操作精度虽然有一定要求,但也没有达到让人不快的地步,让玩家能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
除此之外,《雷曼》的操作手感也摆脱了欧美动作游戏一贯的飘忽不定,无论走动、攀爬还是攻击都给人一种脚踏实地的切实感。玩家在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这样设计让雷曼显得有些笨重,跳也跳不高,跑也跑不快,但严谨的关卡设计充分保证了绝大多数玩家都能顺畅地完成关卡。
配合俏皮的音乐、音效以及无处不在的小幽默,《雷曼》的流行几乎成为一种必然,其高质量的2D卡通画面获得外界极高的评价,整个游戏气氛也因此被承托得相当轻松。尽管本作留给后世一个“极难”的印象,但实际上只要不刻意追求那些隐藏宝箱,完全可以在闲庭信步间就度过一次愉快的游戏旅程。
无论媒体还是玩家都爱死了这个只有手掌、脚掌而没有手臂和腿的怪家伙,PS版最终销量超过300万份,这对于当年的育碧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雷曼”顺理成章地走上系列化之路,不仅有《雷曼2:伟大逃亡》等全新形态的系列续作,2006年还出品了“疯兔”这样的人气外传性质作品,虽说整体影响力大不如前,但在业界的口碑和名声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