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集团张雷:我们和特斯拉不一样
4月14日,上海国际车展前夕,第一电动网有幸作为受邀媒体走进远景集团在上海的办公室,近距离感受到远景能源作为一家能源公司、同时也是一家智能物联网科技公司的独特魅力。
而作为远景集团的创始人和掌舵人,张雷缜密的逻辑、坚定的表达以及对工匠精神的崇敬更是让人印象颇深。
今年4月1日,远景集团正式宣布,其主导组建的电池产业基金(“远景AESC”)目前已经完成对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旗下包括 Automotive Energy Supply Corporation(AESC)日本、美国、英国等生产基地的电动电池业务的控股权的收购,同时收购的包括日本电气旗下的电池电极生产业务公司 NEC Energy Devices, Ltd.的全部股权。远景AESC和日产汽车分别持有新成立的日本控股公司的约80%和20%的股份。
而AESC,一直为目前全球最畅销的纯电动车型——日产聆风提供电池配套。自2009年推出以来,AESC电池已经应用在超过43万辆日产聆风上,从未出现过一起起火等重大事故,保持了行业最佳安全纪录。
张雷坦言,自己被日本的工匠精神深深吸引,每一块电芯具备超过2千个数据采集点、所有生产都会经历上万次的试验、生产线上的抹布都被整齐有序摆放……这些无疑都曾深深击中张雷的内心,远景尊重技术、尊重结果、尊重验证,也正在和日方保持着很好的融合。目前已经和AESC完成资产交割的远景AESC,正在逐步将自己在能源领域的深刻洞察和强大的数字化能力运用到电池领域,力求解决电动汽车行业重大挑战。
远景能源已然在风能领域创出一片天和地,那么作为远景集团的第四个孩子,远景AESC又是否能够搅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格局呢?看完这篇访谈,你的心里或许会有一个答案。
电动汽车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车企和用户对电池提出越来越严苛的要求
问:AESC2018年全年的出货量有多少?对于2019年的市场预期是怎样的?
远景:AESC去年全年的装机量统计下来是4.1GWh。主要的市场分布在日本、美国和英国,也可以说是日本、北美和欧洲这三个市场大区。
去年绝大多数的产量还是来自于为日产的配套,日本、北美和欧洲也正是日产过去这些年的主打市场。
从目前的欧洲市场来看,纯电动汽车的终端销售情况越来越好。这也直接导致了现在英国工厂的满负荷生产,已经实行三班的满厂。据日产的合作伙伴反馈,针对目前部分车型,客户要等待七个月才能提车。这当然能够说明欧洲在走向纯电动化的方向上的信号越来越强了。
在我们和目前国内主流车企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市场作为目前全球纯电动车型的第一市场,热度仍在升温。车企对于高端电池的需求格外强烈。
今年远景AESC的出货量预估能够达到6Gwh,但中国工厂还不能贡献太多产能。目前正在建设中的远景AESC无锡工厂将建设世界最先进的NCM811电池生产线,完成后产能规模为20GWh。今年将具备样品线的生产能力,真正的供应市场需要到明年年中之后。
问:最新的消息说,特斯拉和松下目前正在放缓电池工厂的扩张计划,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怎么看?准备如何应对?
远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在政策补贴推动下,产品力迅速走到世界第一线。目前来看,补贴逐渐退坡,乘用车占比逐渐走强,市场策略越来越趋于理性。以前的市场更多的是A00级纯电动车型间的厮杀,而接下来,随着更多A级车、B级车、甚至C级车、豪华车型的推出,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结底,纯电动车型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还是替代现有的燃油车。但目前来看,纯电动车型还远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政策和市场应驱动使其尽快具备这样的能力。
为什么要着重谈续航里程?因为不达到车主满意的续航里程,纯电动车型和燃油车的竞争就永远处于劣势。随着这几年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发展,替代燃油车的技术本身成熟度越来越高。
对于远景AESC来讲,这些政策也好、目前的技术发展程度也好、未来的预期也好,对我们都是利好的消息。为什么?因为这个市场需要专业的,安全的,高品质的电池,汽车这么多年的发展,也是在走这条路,还是要走一条专业化、高品质的路,这是消费者最喜欢的结果。纯电动车是一样的,一定要在这条路上发展。
我们认为远景AESC从它的出生,到它过去的业绩来看,正是市场所需要的。远景AESC是一款最安全,最有经验,最懂车的高端电池,现在又具备了中国的元素和市场优势。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对我们的反馈和客户对我们的期许。
问:你们怎么看目前电动车发展处在什么阶段?
远景:我们觉得正是蓬勃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OEM厂商,坚定加大投入。现在几家德系车企联合起来对电动化战略再次坚定,当然这其中会有一些讨论,但是最终的方向是一点没有变,只能是越来越强。我看了很多的信息,与我们在市场上的感受很像。
其实电动化这个信号已经非常强烈了,没有人再怀疑纯电动汽车这个大方向有任何问题。
收购后的远景AESC会有什么不一样
问:日产下一代的电动车电池会开放给其他供应商,所以AESC到底值得不值得买?在能量密度和成本上真的有优势吗?
远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要去日本买电饭锅?为什么日本的电饭锅做得好?这背后一定有各种各样的算法,比如说放了多少水、比如说这个时候温度先加到多少度、再维持多少度、过了多少时间,然后用的铁也好,传导器也好,加热也好,尽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其实大多取决于工艺。其实做电池的核心就在生产工程上面,核心在工艺上面。
大家说811,我也会说,这个很简单的。但是关键怎么生产811,AESC的过程工艺,仅在电芯制造层面,每一块电芯就具备超过2千个数据采集点。
另外,对目标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把控生产环节的770多个质量管控项目,实现全生产链条数据可追溯、可跟踪。
同时,汽车的数据还不断学习,如果有效率降低,再去回头看当初生产时的数据。现在来看还没有一家电池厂可以这样做闭环。
另外,制造工艺上,哪家电池生产企业可以做2000个实时数据?电池背后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要了解背后的工匠精神,我们买的不是811,我们是买的是这么一个2000人的团队、以及他的工匠精神和他的企业文化,我甚至希望以此来奠定以后整个远景集团的制造基因。你知道为什么电饭锅做的好?你想到了其实是软件程序用得好,里面的材料用得好,为什么软件程序和算法用得好,材料用得好?你要再深挖一层,就会发现,是来自于上万次的实验。为什么他要做上万次实验?这就是工匠精神,做电池也是一样的。
工匠精神最终还要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为什么现在45万辆聆风没有发生一起着火事件?能成为全球零事故电池,这是不容易的。
我们的投资是文化。很多人不一定理解这个东西,这是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最大的收购和投资,我们希望能够拥有这样的平台。
问:咱们收购之后,团队有没有出现变动?
远景:确实有一些零星的变化,但是总体的核心团队是非常稳定的。日方的团队,员工稳定性都很高。另外,我们去年接触的比较早,一旦签了SPA之后,我们就没有闲着,进行了大量的团队之间的合作。加强了核心团队对于现在业务,对于跟远景未来组成新的公司的信心。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没有光等着最后的收购交割。我们首先的任务就是稳定。现在来看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问:这次完成对AESC的收购之后,是不是远景所设想的“能源生态圈”已经形成闭环了,业务之间怎么协同的?
远景:远景的战略布局是围绕两件事情来做的,一个是能源行业的转型,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转型,这是一个大背景。第二个是数字化的转型,为什么提物联网,实际上从信息化技术也好,物联网技术也好,这方面的发展,使得我们更加有机会用数字化解决很多问题。
这两个大背景布局业务板块,在新能源整个价值链,从发电到输电,配电到用电,整个能源系统,或者说从上游到下游都是这样的。横跨整个价值链,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布局。有些是需要在硬件上面布局,有些在软件上面布局。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是结合起来的。
所以电池是一个很必然的选择,因为我们要做整个能源行业的协同,从数字化手段做优化,我们还需要物理的手段。我们不能说现在的布局就完成了,应该说还在不断的形成过程当中。电池是我们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站,我们有一块积木拼起来。
当然,跟我们思考的未来能源世界相比,整个布局还是早期的,应该说转型刚刚开始,发电侧这个领域,生产力已经优先了,决定性的力量,大家也看到了风电的成本,光伏的成本。风电和光伏就是新样态,尽管规模上没有取得优势,但是效率上已经是压倒性优势。电池是新石油,在消费端用来取代石油的方式。
所以说经济性要过上三年五年能够彻底有压倒性的优势,一旦电池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之后,这个会来的更快,因为这基本上是消费者驱动的。在发电侧,尽管是分布式能源形态,因为发电侧有很多的变革,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像终端一样。尽管优势达到了,不能这么快的取代。我们还是很看好在用电侧发出的革命。
问:远景有自己的企业基因和文化,日本AESC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怎么做结合和调整?
远景:我们之前的文化不冲突。首先我们是技术公司,AESC也是技术公司,是更重视在化学体系和工艺的技术公司。远景从技术起家,我们在数字世界和发电的技术上创新。
我们现在的技术团队和日方的技术团队交流的非常好,我们的基因是一样的。我们都尊重技术,尊重结果,尊重验证。我们没有冲突,一开始就是融合。
第二,很多东西又是互补的,AESC强在本身对化学电池的理解。远景的技术优势,首先看了很多在能源体系的协同,还有我们的数字化能力。未来电池再发展下去,其实不光电池,任何行业发展下去,没有数字化强大的支撑,能做到高效吗?能做到有竞争力吗?很难!这些东西远景的基因跟AESC匹配起来更好。
再加上供应链的问题,这些东西又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本土优势,这又是一种融合。这几种融合一起发展,就是我们的竞争力。
远景把AESC带到远景集团,肯定是带来不一样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所有远景AESC生产的电池,从设计之初,就会增加相应的传感器。电池从生命之初就会跟我们的物联网平台连接,所有的电芯的全生命周期的运行数据都会被我们平台所采集。
当然,首先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这台车所有的运行状态我们是可以实时掌握的,可以实时去调优,能够让整个电池,包括车的能源管理,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另外,未来远景AESC在汽车上退役下来的电池,既可以用在工业里面,给工业储能做二次利用,也可以用在楼宇里的储能,包括复用的储能。
远景誓做极致安全性和高度智能的电池公司
问:市面上有一种声音,远景拓展业务是逆向的特斯拉的路径,您怎么评价这个事情?
远景:区别还是很大的,我们一直是赚钱的,这个是很关键的。远景还有一点是特斯拉目前还没有具备的,就是我们的开放性。我们这个智能物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从大的像新加坡城市,小的像道达尔集团都在用。
我们意识到能源转型不能孤军奋战,不管是协同城市,还是协同消费者、大的发电厂商、石油巨头。
我们还是想跟各种的形态一块儿来推动这样变革,这个是很不一样的。我们是想办法让未来几百万年,我们可以呆在星球上面,因为目前来看从外面找一个像地球这么漂亮的地方真的不容易,这也有一点不同。
和特斯拉相比,我们更入世一点。我们不是谈能源革命,不是说气候变化,我们有更现实的任务要去解决。在我们解决这些现实挑战之后,再考虑到几百万年之后的事情。
问:关于市场开拓的情况,除了供应日产,在国内的市场策略是什么?
远景:首先我们定位中高端电池品牌,这跟我们本身的产品品质是相关的。另外,我们现在不会盲目的以当前市场结果,完全认为这就是未来三五年的市场结果,因为三年后跟现在相比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会基于我们的战略判断,全球车企一定都是我们的战略客户,本土很多有竞争力的车企也是我们的战略客户,但我们现在不方便透露具体的细节。
谈及是否会对造车新势力和网约车领域有所投资后,张雷即刻摇头否定,他表示,中国不缺一家做电动汽车公司,但是缺一家能够提供极致安全性和高度智能的电池公司,这个也是远景AESC的理念。
不做很多人做的事情,而去做很多人不做的事情。别人认为有难度、有挑战、有风险,而在张雷来看,这正是远景的使命——“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发展十余年来来,远景集团每一步的重大战略决策都是在践行之前定下的使命,相信,挑战就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