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凶可能不是粿条?宝林食材全阴性医直言不意外:问题恐在这环节

宝林茶室主要食材检测都是阴性,让米酵菌酸来源更加扑朔迷离。(图/罗永铭摄)

宝林食物中毒案狂烧,但店内3样主要食材检测米酵菌酸全阴性,如今又出现了除信义A13以外的饶河店案例,且当事人并未食用粿条,更让案情扑朔迷离,不过北市联合中兴医院内科医师姜冠宇则表示其实不意外,更怀疑是成品的处理过程或长久放在室温的佐料有问题;肾脏科名医江守山更直言,该重点注意店内椰子制品。

姜冠宇在脸书粉专表示「食材验出阴性,其实不意外」,他指出米酵菌酸,或者该称作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椰毒病株和他的快乐兄弟姐妹们本来就喜欢散装成品,非常「养尊处优」,单一食材实在不太可能有,这个事件要避免用过往大肠杆菌的思维来对待。

姜冠宇补充,过去为何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传播力强到让人闻风丧胆,就是因为生长门槛低,但米酵菌酸就相当「养尊处优」。

底下也有不少医学界人士讨论,有人认为米酵菌是在成品上成长的,已经事先炒好煮好,放在一旁备用(可能有保温设备),以利事后加热即可出餐的餐点成品,所以单一原料根本不会有,而这些成品也因为都卖完了,所以也没东西可验,而自家厨师吃都是现炒现做,当然没事,获得姜冠宇认同「你的推论完全没错」;另外也有人直言「高度怀疑是长久在室温的佐料」、「比较担心那个酱料,最后是被吃完,所以很难找」,姜冠宇直言「我也这么想」。

事实上,肾脏名医江守山受访时也表示,米酵菌酸生长条件苛刻,盐要低、PH要高、要有油,还要在常温放3天,实在太难,由于米酵菌酸过往多被发现在椰浆、椰奶、椰子油上,认为检验重点或许该放在店内的椰子制品。此外,由于代班的胡姓厨师,使用的也是出国请假的周姓厨师事先调好的酱料,因此检调也正在追查宝林茶室的「独门酱料」,希望早日找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