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精选》背上的桃花

背上的桃花。(图/读者杂志提供)

从1992年三峡工程启动,到2010年三峡移民宣告结束,这18年里,三峡库区大概搬迁139万移民。这中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离开家乡的时候所带的东西。

2006年,我在湖北省秭归县遇到一个正在打棺材的移民。棺材是给他祖坟里的先人准备的。这个移民是后靠移民,也就是从低处搬到高海拔的山上。他家的田不久后就要被淹掉,他打算半夜的时候,把祖先的遗骸装到棺材里,再送到新家的墓地里重新入土。

这种方法不是他自创的。历史上住在峡江边的人就有过这种做法。特别是2003年6月大坝第一次蓄水前,这样做的移民特别多。更多的人,是把老家的植物和泥土带走。

有一次,有一批移民搬去安徽,我在船上看到一个女孩抱着一棵花椒树。我就问她爸爸,为什么带这棵树。他说:「我们家的这棵花椒树上结的花椒肯定比安徽那边的香,而且这棵花椒树我种了很多年,以前村里人都要我们家的树苗,所以我要把它一直留着。」

移民们还喜欢带果树。本来峡江边的人千百年来就种这些树:橘树、梨树、李子树、桂花树…这些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除了植物,大家还爱带土—家乡的土,有的用塑胶袋装着,有的用布包着。还有些人带农具,带石磨,可能到了新家这些东西都用不上,但他们还是带上了。在这些离别的场合,几乎都看得到一条横幅:「舍小家,为大家,支援三峡建设为国家。」

2008年春天,峡江的桃花又开了。清明节的时候,我和朋友一起去秭归,在经过郭家坝镇时,遇见正在搬家的山民刘敏华。

那天,他已经搬了好多趟,用背篼把旧东西背去建在高处的新家。我们经过的时候,他已经把家门前的那棵桃树挖了出来,正在往背篼里装。他说他舍不得这棵已经开花的桃树,想用背篼把它背上去。

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妻子最喜欢这张《背桃花的移民》。她说,这张照片把我们对三峡的乡愁和情感,用最美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同时又充满中国人的诗意。

屋檐下静默的男人,和他背篼里那株盛放的桃花,激起观者心中无限思绪。人们对着这张照片出了神,想起自己和家园,和故乡,和迁徙,和变化,和四季,和风物有关的一切。

一位网友为这张照片配上文字:「我背了故乡在身,我假设每个脚印都有根。」还有一位网友写道:「家乡犹在,是眸中烟水、背上桃花。」2020年春天,一位叫鹏飞的武汉市民在日记中写道:「今天看到这张照片特别有感触…他要驮走的哪里是一棵桃树,他要驮走的其实是家乡的春天。」

或许今天的我们,都是背桃花的人,「我背上自己的桃花,做自己的桃花源」。

(星空无限/摘自微信公众号「人物」,本刊节选,原文编辑:姚璐)

本文作者:李风(口述)安小庆(整理)

(本文摘自《读者杂志11月号》)

《读者杂志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