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试验 陆媒:带领全世界走出「囚徒困境」
4月14日,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深圳卫视直新闻)
4月14日,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张思南解读,此次试验成功意味着:美国或许将全世界带入了某种核武器的「囚徒困境」之中,但中国最终会带着全世界走出来,走向一个全人类再也不受「恐怖平衡」困扰的永续和平。
针对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张思南表示,有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两点:第一,中段反导拦截为什么重要?第二,包括中段反导在内,整个导弹防御体系为什么重要?
先说中段反导拦截。弹道导弹飞行一般而言,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段,或者叫上升段,就是导弹加速起飞的时候;然后是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时间最长的阶段,导弹会在一定的高度,通常是大气层外,作椭圆轨道飞行,直至接近打击目标;最后是末段,也叫再入段,弹道导弹的战斗部经过加速,以十数倍甚至是数十倍音速坠向打击目标,最终完成毁伤任务。
理论上拦截弹道导弹,只能在上述三个阶段进行。初段,飞行时间短,拦截窗口小;且发射中的弹道导弹普遍深入严加防御的发射阵地,例如他国境内的导弹发射井或是潜艇堡垒海域,拦截难度较大;末段,导弹战斗部的下坠速度极大,拦截困难,且一旦拦截不成,就再无补救措施;甚至即便拦截成功,核战斗部也会因为已经接近打击目标,而仍然能够造成一定的毁伤效果。
相比较而言,弹道导弹的中段飞行时间更长,速度更慢,中段反导也就成为了拦截战略导弹的重要方式。
其次,包括中段反导在内,导弹防御为什么重要?张思南表示,这就涉及一个概念—核平衡。核平衡的意义不在于核大国之间各有多少核武器,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毁灭的效果。
核平衡在实际操作上又被称为「互相确保毁灭」原则,即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而这里的毁灭也不是指将敌国完全烧为白地,不需要完全毁灭,只需要达到敌方「不可承受损失」的程度。例如1967年,美国前防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提出,摧毁苏联25%的人口和50%的工业生产能力,就可以达成毁灭苏联的战略目的。
张思南表示,每个国家都有「不可承受损失」的阈值没错,但是否能造成「不可承受损失」,又是另一个问题。导弹防御体系作为一项防御手段,也可以在核平衡中发挥十足,甚至是更强的进攻效果。「当我可以毁灭你,而你却不可以毁灭我,核平衡也就此打破。」
张思南表示,实际上,这正是1983年美国雷根政府正式推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再到2002年小布希政府退出反导条约的目的,「很简单,美国希望为自己编织一把严密的保护伞,从而让自己肆无忌惮地对其他有核国家挥舞核大棒,梦回1957年之前那段美国想对谁核讹诈就对谁核讹诈的『垄断时代』。」
张思南表示,如果说,美国发展导弹防御体系是为了打破核平衡,那中国发展导弹防御体系则是为了恢复核平衡。真正的核平衡不仅要求中国的刀锋要和任何潜在的敌人一样无坚不摧,中国的盾牌也要和任何潜在的敌人一样坚不可摧。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发展中段反导强调不针对任何国家,因为不像美国,中国从不追求建立任何进攻性的核霸权。
张思南表示,美国或许将全世界带入了某种核武器的「囚徒困境」之中,但中国最终会带着全世界走出来,走向一个全人类再也不受「恐怖平衡」困扰的永续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