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源头打击冻品走私,别让消费者目测毛肚百叶是否安全

毛肚、百叶、凤爪,可能是走私而来的。

近日,公安部公布一起涉及多地的冻品走私典型案例。广东、四川、重庆、河南等地公安机关与香港警方协同作战,查处了一个组织严密的走私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218名,捣毁走私冻库、仓库窝点21个,依法查处相关食品加工企业14家,查扣走私船艇26艘、冻品1300余吨。

此次查获的走私冻品,主要是人们常吃的毛肚、凤爪等。这些来路不明的冻品,如果真的流入了市场,不但会冲击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想想都让人后怕。

一方面,这些走私来的冻品,未经过检验检疫,有些甚至可能来自疫区,携带病菌病毒。经过了三年疫情,这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不难理解。如果携带病毒的冻品流入市场,不仅大大增加畜牧养殖业的染疫风险,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危及公众健康。

另一方面,走私来的冻品中,有些是已经存放了多年的“僵尸肉”。走私团伙在转运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多采用不具备冷藏条件的货船与货车。这导致大量冻品在运输途中反复解冻,没到目的地就腐烂变质。从报道来看,这些冻品并不会被抛弃,而是经过化学药剂加工后,以极佳“卖相”流入市场。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走私来的冻品,市场售价往往低于正规渠道提供的同类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选择。

食品安全无小事。冻品走私,不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危及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危害不可小觑。

走私来的冻品与正常食材,在外观上并无明显区别,普通消费者很难进行辨别。基于此,防止走私冻品危害公众食品安全,更多还是要依赖于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走私冻品流入市场。

具体而言,相关部门需要对冻品走私案件予以高度关注,针对此类案件展开全链条打击。冻品走私利润高、环节多,往往是境内外勾连、团伙作案,犯罪分子内部分工明确、反侦查能力强,查办难度较大。因此,加强源头管控至关重要。相关部门有必要在走私活动频繁的边境地区建立严格的监控体系,切断冻品走私的入境途径。在具体的案件侦办中,坚持办理大案要案的决心和魄力,注重地域、部门之间的协作,像此次公安部公布的典型案例这样,从小线索入手顺藤摸瓜,查清走私团伙的架构、运作模式,将犯罪分子“一窝端”。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评论员 张泰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