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凡是逻辑上成立的事,就一定能实现。
最近看了不少张一鸣的访谈,他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所以提笔做一下笔记和反思。
第一句是:“凡是逻辑上成立的事,现实中一定能实现。”
第二句是:“大众的判断是远远落后于市场趋势的,想创业要有远超他人的认知。”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说:“逻辑是纯粹理性的科学,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逻辑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揭示。它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逻辑就是这么简单,但它特别有用,因为它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比如,你发现家里的花叶子黄了。逻辑上,可能是缺水或者阳光不够。你一看,果然好久没浇水了。这就是通过逻辑推理找到了问题所在,接下来你就知道该干嘛——赶紧浇水呗。
但张一鸣的第二句话提醒我们,光有逻辑还不够。
因为大众的判断往往是滞后的,他们只能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看不到未来的趋势。
如果你想创业或者做成一件大事,你得有远超他人的认知,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
既然说到了黑格尔,那就谈一谈受他影响颇深的马克思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简单地理解什么是逻辑。
“历史”就是回望过去,看事情是怎么从零走到现在的。
比如,手机从最初的大哥大到今天的智能手机,经历了无数次技术迭代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时,短视频和个性化推荐还只是一个小众市场,但他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抓住了这个历史趋势。
“辩证”就是立足当下,看事物发展到现在,呈现出怎样的矛盾的两面性。
比如,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方面让信息传播更高效、娱乐更丰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注意力分散等问题。Tiktok虽然成为了全球最红的App,但同时面临着美国、欧洲各种制裁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要辩证的看TT当前所处的位置。
“唯物”就是客观规律。是人们着眼未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根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规律,得出的合理的预判。
比如,特朗普连任,TT在美国的困境能否解除,未来命运如何,如何判断趋势,如何做plan A、plan B甚至Plan C,这些都需要强大的预判能力来做行为指导。
高维度认知和低维度的认知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对客观规律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做出更准确的预判。
思考问题,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来系统性梳理问题的发生发展与预判,这就是逻辑。
总结:逻辑是基础,认知是关键。
张一鸣的话,简单易懂,逻辑成立。
而我对“逻辑”的最肤浅的理解,便是因果关系。
什么样的因,结什么样的果。
为什么逻辑成立了,这事就一定能成。
因为因是对的,就能引向正确的果。想要正确的果,必须先有正确的因。
剑中靶心,剑离弦。
以终为始,倒推过程。
搞清楚未来的方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同时,别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来源 | 阿袁的归真返璞(ID:gh_854fe32ea819)
作者 | 阿袁 ; 编辑 | 荔枝
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早读课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