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经济》:与AI共生,与时代共舞
10月20日的《人民日报》读书版刊发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新书《智能经济》的自序,并且把这本书列为"推荐书目"。
回想,三年前的《智能革命》是李彦宏和百度第一次系统梳理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和研究,而其中几乎所有章节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交通、制造、金融、医疗、农业、安全、餐饮等领域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所呈现出来的新变化、新面貌。而通过这本《智能经济》,则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技术变革的进程和由此引发的产业与经济层面的影响,从来不是两条彼此分离、独立演进的曲线。
对此,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上个世纪初的《经济发展理论》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在他看来,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换句话说,是把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引入生产体系,通过这种"新引入"形成"新组合",从而形成经济的"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经济的主体细胞,企业所推动的"创新"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范畴,而是一个经济范畴。尤其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技术变革的扩散速度一直在不断加速,产业迭代的周期也越来越与之重合:
1、工业时代,蒸汽机动力技术在英国的普及经历了超过90年时间;
3、到了数字时代,电子计算技术——以个人电脑(PC)为标志的普及,同样在美国,只用了16年;
4、再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在中国从诞生到普及,才不过7年。
而以往存在于实验室或者通常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的人工智能技术,从一场人机对弈引发公众关注,到成为政府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仅仅只有1年之隔⑤。
与之相应,历史上世界经济的中心也在不断变迁。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中心经历了从工业时代的英国、法国,向电气时代的德国、美国的转移,以及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美国中心地位的不断巩固。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正如李彦宏所说,中国突出的用户规模、市场潜力、政策优势,以及统一的语言、文化、法律基础,已经形成全世界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应用场景,很多新的问题、新的需求都在这里首先产生,让我们这一代人真正有机会去改变世界科技的走向,推动全球创新中心从硅谷转向中国。
这两年,他在很多场合反复提醒产业同道,对中国而言,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互联网红利也在减弱。而与此同时,技术的红利、生态的红利、协同的红利正在招手。
这些新红利的释放,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时机、水平,以及应用的宽度、广度、深度都密切相关。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也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各类关系结构。只有当人工智能在更多网格化空间与公共节点上开放、开源,让人才、环境、生态各得其所,文化、规则、操作系统"软硬兼施",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确立我国在智能时代的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与国家优势,人民才有更强的获得感、满足感。
当前,中国正在"新基建"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投资与产业发展引领,结合整体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向价值链上游转移的步伐。而这样的高质量发展,也必将伴随我们在全球经济中独特价值和关键影响力的打造与提升。尤其是在疫情全球性影响仍然持续、不确定性前所未有的今天,这个世界也还需要排开重重迷雾、寻求新共识与新基础,我们对未来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判断和态度、信心和坚持,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不同产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重点各不相同,具体到企业由于规模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同、诉求不同,对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接受程度和需求也不尽相同。而世界各国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的普遍重视,使得留给我们去解决这种不平衡状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当前流行于产业应用的各种人工智能主流技术、理论、算法等,绝大多数源自欧美发达国家。随着中美科技脱钩的风险系数提升,在未来的算法、算力竞争中,中国的深度学习基础框架、AI芯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掣肘也会更加明显。
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作为新兴领域,本身还有许多基础性问题亟待突破,但是伴随着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入社会、走向应用,对数据安全、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已经逐渐浮,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李彦宏掌舵百度尝试率先启动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的思考和研究,不仅是在为不同产业领域探索智能升级路径积累实践经验,更是在尝试着回答:面对一个卷进、颠覆的洪流,面对正在生发、汇聚、释放的能量,面对正在发生聚变、正在奔涌向前的潮流,我们该如何与创新对话,该如何付出相信和行动,去梳理属于未来的价值主张么?
现在,我们面前是一道由互联网经济向智能经济跃升的时代之门。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吗?人工智能的机会到底有多大?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而且是长周期吗?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切,我们准备好了吗?
《智能经济》这本书,大致上可以看作是李彦宏和百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所有的答案,大致都可以从李彦宏深入骨髓的信念中找到原点:技术创新真的能够改变世界。这后来也成为了百度的基因,成为了更多百度人的信念。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会成为国内最早、最坚定投入人工智能,形成人工智能完整布局,乃至到今天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几家真正以此为整体战略的公司之一。
今年是百度创立20年。这家对中国互联网用户心智影响极其深远的公司,如今经常被公众认知简化为"搜索引擎"。但是,从一开始就处于搜索引擎这一迄今为止人工智能规模最大的应用场景;到十年前开始将通用AI能力的开发和平台化;再到几年前发力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等垂直行业,并在自主核心技术的AI基础架构和深度学习框架领域代表中国领先水平……这些为经济智能化所做积累和准备,恰恰是李彦宏和百度对于未来的自我定位。
未来的百度最终会变成什么形态,这个问题可能要留给时间来回答。但正如李彦宏所说,未来的百度一定是基础设施化的百度,是生态化的百度,是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与商业化全面普及的百度。每一个知识贡献者、每一名开发者、每一家服务提供商都是创新源、合伙人;每一名用户、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商家、每一个节点都是连接器、接口人。作为中国唯一在智能交互、智能基础设施和产业智能化领域都形成了优势的AI平台型公司,这个时代对于百度无疑有着更多的期待。
正如一句西班牙谚语所说,"花园里长出的东西,远比园丁所知他播种的要更多"。(More grows in the garden than the gardener knows he was planted. )构建智能经济的过程中,既有创新驱动超出产业预期的惊喜,也有技术颠覆引发生存焦虑的隐忧。那么,应该加速的,就以坚定的投入继续加速;需要规范的,就用必要的伦理加以规范。《智能经济》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多物种参与、融合协同、各得其所的时代,而这样一个技术创新与经济进步、人类发展交相辉映的智能经济时代,必定是我们值得与之共舞、值得为之奋斗的未来。
注释:
1、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首次制造出早期工业蒸汽机。到18世纪末,经詹姆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英国的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获得广泛应用(如1789年纺织品产量达到20年前的5倍)。
2、《世界技术变革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和中国战略选择"课题组,《中国发展观察》杂志2019年第6期。
3、1989年,以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的启动为标志,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1995年,首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瀛海威成立,互联网正式开始民用。
⑤2016年3月,谷歌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在与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五番棋比赛中以4: 1获胜。2017年3月5日,要加快培育壮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
作者: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