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如何突破同质化困局

观象台

□ 胡立彪

全球行业分析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07亿部,同比增长2%,连续4个季度保持增长。从国内市场看,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3%,同样保持4个季度连续增长。这表明,全球智能手机在经历一个时期的波动后,正逐步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智能手机市场回暖令人欣喜,但整体而言,该市场仍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增长动力长期不足。在智能手机市场早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点很多,受到大量消费者追捧,提高其换机频率,从而拉动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2017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接近5亿部,而在2023年出货量不足3亿部,市场萎缩近40%。消费者的换机周期也从一年半延长到两年半至三年半。

消费者换机意愿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难以出新,缺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在激烈竞争中,经过多年发展,智能手机开始出现功能饱和,各手机品牌在核心部件方面的技术水平逐渐趋同,手机产品在性能和外观上差异越来越小,同质化问题日渐凸显。

需求减弱之外,持续处于低位的利润和供应链涨价压力,也正在让智能手机的“操作空间”变得越来越小。除了苹果可以长期保持高利润之外,安卓手机阵营中的大多数手机厂商毛利率都比较低。雪上加霜的是,在经历一段时间价格低谷期之后,由于上游企业集体涨价,2024年以来闪存的价格快速上涨,最高涨幅达30%以上。

闪存涨价让手机厂商利润收窄,而作为智能手机核心的SoC处理器不但没能提供差异化的选项,反而加剧了各家产品的同质化。随着智能手机向高端化发展,高通的市场优势越来越明显,其凭借技术实力抓牢定价权。而高通建起的技术壁垒,其他厂商难以在短期内突破。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手机要想通过芯片实现差异化,几无可能。

当然,芯片之外,破除同质化的路径还是有的。将AI等新技术引入智能手机,便是最便捷也是见效最快的路径之一。未来,AI技术将进一步融入智能手机,提升拍照、语音识别、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也将创造更多的消费需求。据预测,在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所占份额将快速上升,到2027年有望达到1.5亿部以上,市场份额超过一半。目前,包括小米、华为、OPPO、vivo、魅族等在内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都在AI赛道上布局,相继推出搭载AI大模型的手机终端,并为未来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打造适合的生态系统,也是突破“同质化困境”的可选之策。在这方面,苹果、三星两家业界巨头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苹果很多时候是通过便宜的iPad将用户吸引过来,随后用户选择iPhone作为自己的新手机,在尝试到Mac、Apple Watch时,往往已经被苹果生态深深“套牢”。三星推出智能戒指与智能手表、手机配合使用,用意也是以此提升用户对于自家生态的黏性。华为、小米等国内厂商也在尝试构建各自的生态系统。以小米为例,2023年,小米发布“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及小米澎湃OS,小米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等产品全部搭载小米澎湃OS,为用户提供贯穿“人车家”完整场景的先进智能体验。从长远看,生态品牌的生命力要远强于单品品牌。

事实上,手机行业从功能竞争转向生态体验竞争已是大势所趋。这背后逻辑在于,当手机功能大同小异,能够让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的,是手机厂商从“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出发,创造完善新的生态系统,不断为他们提供新的消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