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增程式,理解增程式,加入增程式!“落后技术”狂屠销量榜?

“质疑增程式,理解增程式,加入增程式”。这是理想汽车用一台东安 1.2T 三缸发动机教育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学造车的故事。

随着理想、长安、岚图、零跑、哪吒、比亚迪、小米等品牌纷纷宣布或计划推出增程式车型,理想、问界、深蓝的增程式车型销量屡创新高,这一技术路线已经摆脱市场质疑。

五年的时间很快过去,时光荏苒,增程式电动车已然在中国走出一条独有的发展之路。

为什么说五年,因为国内车企第一代增程式车型,差不多就在五年前问世,当然了在此之前也有增程式的车型,太久远的我们不提,2015 年,宝马在中国市场推出宝马 i3 的增程版;2017 年,上汽通用发布增程式轿车别克 VELITE 5(参数丨图片)。但是这些车型无一例外,都销量惨淡。

五年前,增程式技术路线,不仅不被市场看好,简直是万人群嘲。

青睐传统燃油车的人认为增程属于多此一举,看好纯电的认为增程 “是假新能源,是过渡技术”,看好插混的认为,增程式的技术没有技术含量,太LOW,增程式是几头都不落好,里外不是人。

直到今天,还有所谓的车评人,拿着增程式的简单结构,和不能直连抨击增程式,而增程式车型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为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没有转变过来,增程式本质上是可以加油的电动汽车,而双电机串并联混动,本质上是可以纯电行驶的燃油车。

增程式本质上就是燃油车和纯电汽车之间的过渡技术,在充电基础设施不够普及、快充速度瓶颈、固态电池大规模量产时间不定的今天,增程式技术有着其现实意义,即使和插混方案相比,增程式也有其优势所在。

双电机插混车型,相比于增程式,最大的优势,无非是发动机可以直驱,可以并联,但是本质上还是以燃油车的思路去造新能源汽车,发动机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驱动,但是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结构更复杂,对于发动机的要求更高,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更高,并且,因为发动机参与驱动,给调教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单档插混容易失速,多档DHT插混,又会带来顿挫问题,因此,多档DHT插混车型开起来更像一台燃油车,只不过在部分场景可以纯电行驶。

增程式的这种串联式驱动,简单粗暴,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内燃机只负责发电,不参与驱动,不需要考虑什么升功率,什么各种工况下的NVH,就做好一件事,尽可能高效率的发电就行了,因此问界的增程器热效率达到 44%,燃油车时代,顶级的内燃机努力了很多年,也堪堪不过达到这个效率。

增程式还可以理解为,将电动汽车安上了一个汽油“充电宝”。在电动汽车还难以克服瓶颈的情况下,要实现同样的续航水平,相比为纯电车型安装 1 个大容量电池组,为增程式车型安装 1 个中等容量电池组加 1 台增程器的成本更低。相比插电混动车型,更简单的结构,也带来了更低的研发和制造成本。

通过采用电驱动方式,增程式车型不仅纯电续航里程能够满足用户日常通勤需求,而且用车成本较燃油车大幅降低。

增程式,曾被嘲笑为“矮脚马”一般的存在。“技术落后没有未来”、“纯电续航短本质就是油车”的观念,正在被逐渐改写,更多的人开始客观认识增程式车型,而不是之前的“我不听我不管,增程式就是落后”的态度,在造车赛道上,增程式车型对同价位、同级别的燃油车和纯电车进行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