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地手记|天堂广场:见证伊拉克人的笑与泪
新华社巴格达4月9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天堂广场:见证伊拉克人的笑与泪 新华社记者段敏夫 2003年4月9日,美军坦克开进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矗立在市中心天堂广场的萨达姆巨型雕像被套上拖绳,既而轰然倒地——巴格达沦陷,萨达姆政权终结,广场上一些伊拉克人欢呼雀跃。 那时,不少伊拉克人相信,美国人带着“民主”“繁荣”的承诺而来,会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迎来新生,一些政客和学者甚至呼吁将4月9日定为伊拉克“国庆日”。如今,21年过去,曾经的“诺言”在历史的注视下褪去虚伪的外衣,变成赤裸的谎言。4月9日,成了巴格达人心头的“耻辱日”。 天堂广场,是阿卜杜勒·沙菲克最不愿路过的地方。21年前,他曾是欢呼人群中的一员;如今的他,已是不惑之年。 “当时,人们看到雕像倒地,仿佛黎明将至。殊不知,那是漫长黑夜的开始。”沙菲克说。 持续的社会动荡和接连不断的爆炸袭击让沙菲克意识到,现实与“梦想”相去甚远,美军的行动与承诺背道而驰。这场“不义之战”让沙菲克丢掉了赖以为生的工作,目睹至爱亲朋永远离他而去。 “伊拉克人认清了侵略者的真实面孔,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沙菲克说。 伊拉克政治分析人士阿里·穆萨说,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本身就源自一个谎言,打着民主的旗号在伊拉克制造政治分裂和社会动荡,甚至一度让伊拉克沦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 美军入侵伊拉克时,侯赛因·卡齐姆刚刚20岁出头。他说:“我曾梦想伊拉克会由此迈向新的繁荣和辉煌,但梦想很快破灭。”卡齐姆的同学在上学路上被美军无故逮捕,遭遇非人虐待;2014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势坐大,在伊拉克攻城略地,卡齐姆不得不两次举家搬迁…… “美军在阿布格里卜监狱的暴行和在费卢杰投掷的贫铀弹与白磷弹都是侵略战争罪行的铁证。侵略何谈人道?民主繁荣只是幻想。”卡齐姆愤慨地说。 今年以来,美军数次打击伊拉克境内目标,造成大批人员死伤,引发伊拉克各界强烈抗议,也让伊拉克民众再一次看清美国霸权本质,要求结束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在伊存在的声浪再起。 伊拉克大学新闻学教授穆罕默德·朱布里告诉记者,民众已经意识到,美军在伊存在多年,而伊拉克的安全局势却依然堪忧。21年后,美军依旧恶习不改,肆无忌惮地打击伊拉克境内目标,这是对国家主权的公然侵犯。 阿马尔·纳兹米曾抱着“重塑民主繁荣伊拉克”的梦想为美军工作了6年。回想起那段岁月,纳兹米情不自已,泪水顺着脸颊流下。“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绝不会和美军合作!”残酷的事实让纳兹米沉痛地认识到,所谓“民主”“繁荣”只是美国为了维护一己私利在伊拉克编造的一个又一个谎言。 “战争留下的只有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和无数支离破碎的家庭,伊拉克至今仍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战后重建之路道阻且长。”纳兹米说。 21年间,天堂广场见证了伊拉克人的笑与泪,也目睹了所谓的“美式民主”如当年那座雕像一般,彻底倒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