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战地手记|涨价、饥饿和仍在加码的制裁

新华社大马士革4月9日电 中东战地手记|涨价、饥饿和仍在加码的制裁  新华社记者程帅朋  来叙利亚工作四个多月,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涨价”。一升90和92号汽油政府补贴价从8000叙镑(1美元约合1.4万叙镑)涨到1.1万叙镑,一公斤牛肉从17万叙镑涨到21万叙镑,一公斤鲜口蘑卖到17.1万叙镑,大饼涨价、蔬菜涨价、药品涨价、电费涨价……  每隔一段时间去购物,飞涨的物价总会令人咂舌。当地人胡马姆说,如今叙利亚的物价比一些欧洲国家还要高,但人均月收入算下来只有三四十美元。战乱难以平息,制裁还在加码,叙利亚普通人的生活困苦不堪。  物价飞涨的背后,是叙利亚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多年战火摧毁大量基础设施,叙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支柱产业在战火中凋零殆尽。  2019年,随着叙政府军进一步巩固优势,叙境内安全形势显著好转。那时,不少叙利亚人以为终于能松一口气,开始憧憬重建“破损的人生”。  但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美国等西方国家更严厉的制裁便已到来。2019年,美国国会通过所谓“凯撒法案”,对外国投资者在叙投资、参与重建设置重重阻碍,进一步加强对叙经济封锁。  叙利亚经济学家哈亚姆·阿里直言,除了直接针对重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还导致叙利亚难以获得重要生产原料,造成严重物资短缺和物价上涨,由此带来的大部分恶果由民众承受。  除了制裁,还有掠夺。据叙石油和矿产资源部统计,自2011年至2022年年中,在叙非法驻扎的美军以及受其支持的武装势力的盗采、非法贸易行为,已造成叙石油、天然气等行业直接和间接损失1071亿美元。  更多的冲击接踵而至。2019年以来,黎巴嫩银行业危机波及大量叙利亚储户,乌克兰危机推高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土叙遭遇大地震,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这让本就脆弱的叙利亚经济经历了一场又一场“风暴”。  经济危机愈演愈烈,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无法避免,叙镑兑美元黑市汇率从2019年年初的约500比1跌至目前的约14000比1,叙镑购买力严重下降,能源、食品价格暴涨。如今,一名叙利亚普通公务员的月工资只够买两公斤多牛肉。  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是叙利亚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数据显示,叙利亚超过九成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6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叙利亚1290万人将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约占全国人口的55%,其中31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另有260万人濒临粮食不安全境地。  在北部城市阿勒颇,“饥饿”“营养不良”“人道灾难”成为多个受访者口中的高频词。街道上、商铺里不时可见辍学打工的儿童、抱着婴儿乞讨的妇女,以及在垃圾箱里翻找食物的小孩。在阿勒颇城东一处较贫困街区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些明显处于营养不良状态的人从附近走过,其情状令人心酸。  在阿勒颇城西一处简陋的出租屋里,38岁的哈迪娅·卡迈勒·库尔迪说起生活的困苦流下了眼泪。她的丈夫在裁缝店工作,9岁的二儿子辍学打工,11岁的大儿子和7岁的小儿子中午放学后工作到晚8时。即便如此,一家人的月收入也只有约90美元,除去电费和房租,能用来花在食物上的钱屈指可数。  如今,大饼和土豆是库尔迪一家的主要食物。哈迪娅说,家里已经差不多40天没有开火做饭了,由于缺乏食物、营养不良,孩子们已经出现脱水等症状。  制裁仍在加码。今年2月1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反对与阿萨德政权关系正常化法案”,意图阻止更多国家同叙利亚恢复关系,进一步收紧对叙制裁和封锁。  援助却在减少。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兼紧急救灾副协调员乔伊斯·姆苏亚说,2023年联合国叙利亚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实际到位的资金不到需求的40%,由此引发相当严重的后果。  一增一减,等待叙利亚人的将是更大的困苦和灾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