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問題 其實源頭是政治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两码。(路透)
中国人民银行24日宣布在农历春节前调降银行存款准备率两码,估计向市场释放约人民币1兆元(约1411亿美元)资金,来救「跌跌不休」的中国与香港股市,宣布后,虽迎来股市大涨,但各界并不看好中共这种胶布式止血措施,非但认为中国股市与经济情况还要持续恶化,也显示这些方向错误、力道不足的措施,说明北京的确在害怕中国经济失控,而经济问题正加速变质成政治问题。
仅仅一周前,中国总理李强16日才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宣称:「中国的经济稳健,2023年的全年经济成长率在5.2%左右」他说,「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并处于需求快速释放的阶段,将持续为各类企业和人才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他喊话说「选择中国市场不是风险,而是机遇。」
大家注意到李强的这段讲话强调「中国市场处于快速释放阶段」,但是相对于近来的中共的几项措施,并没有针对需求部分提出任何新措施,新公布的中国青年失业率为14.9% ,用「不断完善统计方法」来企图掩盖去年6月高达20%以上的青年失业率骇人情况,让各方产生高度怀疑,认为中共当局掩耳盗铃,不能面对事实。
就在李强大吹中国经济「稳健前行」后,中国与香港股市18日开始暴跌,沪指保不住2700点,尽管各方券商专家分析师配合提出各种解释,但一般股民完全没有信心,网上平台悲观情绪火热弥漫,外资一面倒看衰。
中南海坐不住了,李强22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官媒齐声合唱,「充分体现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对于稳定经济社会大局的意义」,接着人行就宣布下月5日降准,要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人民币1兆元等措施。各方认为病情严重,一次降准不够,年后可能还会降准、降息。
但中国内还是有拯救经济的不同声音,指出除了撒币救市与盲目扩充基础建设外,更需要剌激民间消费。早在去年「五一」就察觉,出游人虽多、但消费遽减的警讯,中共当局不是不知民生强劲消费,是重振经济的重要手段,但中共执政当局执意不准。
习近平去年8月在党媒「求是」刊出的文章指出,要避免效仿西方的刺激政策增长模式,要大家有「耐心」,「学习时报」发表文章,明确反对向消费者发放现金,指这种成本太大,在中国根本不可行。习近平思想反对西式消费带动增长的办法,他认为撒钱「会养懒人」。这种钦定思维让中国人民陷入当今经济困境,更看不到繁荣的未来。
民间声音一冒出来,就被掐死;上海「财新」元旦社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出「当前,民营经济增长乏力,社会预期转弱,财政金融风险显露,社会保障问题 日益严峻等等,不仅事关国计,也波及民生。直面真问题,方能解决真问题。」还说「近几年收缩性政策频出,伤害了企业,也削弱了市场预期。收缩性政策的背后,存在着一套背离实事求是路线的治理逻辑和行为方式。」这篇文章,立即被下架消失。
美国在疫情伊始前后面对经济挑战作法是双管齐下,在大笔发放百姓纾困金,促进消费不停滞的同时,连续通过「基础建设法」 与「降低通膨法」,政府与民间同心同步在最短时间内振兴经济。
虽然是事后诸葛,联准会可以及早警觉到联邦大手笔印钱纾困,将导致高通膨,应及早采取预防揩施,但是开年以来,美国经济多项数据报喜,就业人数增加,联准会今年可能连续降息,实现经济「软着陆」,加上股市受到科技股财报激励,屡创新高,美国乐观情绪指数上扬。
我们当然知道各国经济体质有异,中美经济体各有所长,但面对病症求药,现代医疗并无不同,中共领导人岂能有落伍心态,早有学者指「习近平的经济困境在毛主义根源」,「习近平意识形态正在成为一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
但中国再无人敢有异声。华尔街日报直指中国官方接连出手,显示对于股市不稳定的担忧,「已从经济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克鲁曼说的更直接,「中国经济遇到了大麻烦」,「最可怕的是,它是否会试图通过军事冒险主义来转移人们对国内困难的注意力?」他的结论「我们不要对中国的经济下滑幸灾乐祸,这可能会成为所有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