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面临双向开放的时代机遇

许维鸿是大陆甬兴证券副总裁,大陆著名财经评论家。(取自网路)

针对美国股市缩水、美国债券熊市严重困扰包括中东石油美元等在内的全球机构投资者,许维鸿2日在《环球时报》发文,认为这些动辄成千、上兆规模的机构投资者规模巨大,未来即便要逃离华尔街,也都需要一个巨大规模的金融「资产池」取而代之,「放眼全球,符合这个条件的恐怕只有中国」,中国资本市场正面临双向开放的时代机遇。

许维鸿指出,以上海、深圳和香港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中心,背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初步具有存量规模的证券化产品,且增长趋势强劲:今年前三季A股IPO融资规模达4370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新股发行规模最大的市场,中信证券也超越高盛,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股票承销商。

许维鸿表示,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国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首先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中国经济直接融资比重、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特别是倾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融资需求,提高A股上市企业的「科技含量」。

许维鸿表示,其次,中国金融机构要有针对性地为世界主要跨境投资者,勇于在产品和监管领域创新,形成「全球化3.0」版本下的资金资本互联互通。中国债券市场可借鉴香港经验,以细分市场监管创新为基础,集结特定范围、符合伊斯兰国家金融习惯的项目收益债、可抵押债券等产品。

许维鸿表示,第三,撒马尔罕峰会后备受期待的上合组织,也可以加大在资本市场等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相比中东各国,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对降低其主权基金中美元资产比重的需求显然更加急迫。

许维鸿表示,为了满足这种持续且定制化的投资需求,中国可以凭借上合组织示范区,建立创新型的证券公司和跨境资产管理平台公司,用以融通上合组织成员国的交易所,便利各国上市公司的跨境资本合作,降低因为汇率波动带来的贸易和投资的不确定性,协调各国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细则,形成上合组织成员国互利共赢、共同抵御金融风险的「人民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