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AI應用 議員批鮮少導入市民服務

各县市公共治理普遍运用AI科技,台中蓝、绿议员质疑市府设有数位治理局,但多用于内部稽核,鲜少导入市民服务与互动,发展牛步?落后双北、台南与桃园等地。数位治理局表示,将陆续发布AI跨局处应用,强化便民措施。

国民党市议员陈文政指出,各县市AI应用早已跳脱试验阶段,转向实务导入与人力精简。例如,审计部结合ChatGPT与影像比对工具,自动分析200万笔判决书资料,查出地方政府1.5亿采购造假等弊案;高雄市警察局运用AI影像辨识系统即时计算车速,提升交通事故处理效率8倍。

陈文政说,「AI技术本来就该拿来解决实际问题,不只是办办论坛、说说愿景。」陈文政认为,台中虽设数位治理局,目前实际成效有限,市民未感受到便利,公务员工作负担也未见减轻。

民进党议员黄守达指出,作为全台第二大城,台中市在生成式AI应用仍停留在初阶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地税局的「地税小帮手」客服与1999市民专线的文字客服,尚未建立跨系统、即时互动的整合机制。

他举例,台南市早已将生成式AI导入市政1999客服,具备主动理解问题、精准派工的能力;新北市则推动AI结合智慧城市服务,包括公园安全监控、建筑执照审核等流程加速;桃园市开发多项AI辅助的城市仪表板,提高政策反应即时性。另台北市政府已启用AI客服,更率先订定「台北市政府人工智慧应用指引」。

数位治理局长林谷隆回应,市府循序推进AI应用,分为生成式与判断式2方向;1999专线建置文字客服,年底导入主题式AI派工与智慧语音系统;地税局「地税小帮手」朝主动回应民众税务疑问优化,提升行政效率。

林谷隆指出,在判断式AI方面,环保局利用影像辨识技术侦测「乌贼车」,并结合计程车业者通报平台,扩大稽查范围;水利局在柳川设置AI人形辨识装置,遇水位超标即时发出疏散警示;建设局有AI智慧巡检车,自动监测道路平整度与裂缝。

林谷隆强调,市府持续跨局处协作,目标是在更多公共服务场域导入AI,并依循中央「生成式AI参考指引」建构治理与风险控管架构。他呼吁外界给予时间与空间,市府会推出实际成果。